1月8日,《河南省城市可持續發展報告(2019)》發布會暨可持續發展國際論壇在鄭州舉行。此次活動由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地球研究院、河南中原經濟發展研究院、河南大學中原發展研究院聯合主辦。
河南省政府參事裴志揚、河南省社科聯副主席李新年、河南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原主任王永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可持續發展管理項目副主任Satyajit Bose和中原經濟發展研究院首席專家、河南大學經濟學院及中原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耿明齋等專家學者會聚一堂,圍繞城市如何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等主題暢所欲言。
丨哪些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強?鄭州許昌洛陽排前三
河南哪些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強?《河南省城市可持續發展報告(2019)》從經濟、環境、社會和制度治理等指標,分析了2018年全省各地市發展情況,結果顯示鄭州許昌洛陽可持續發展綜合排名位列前三。
河南省城市可持續發展報告由耿明齋教授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地球研究院中國項目主任、可持續發展與政策管理項目副主任郭棟共同提出,自2015年啟動以來持續開展,引發業界關注。報告顯示,鄭州市連續4年綜合排名均為第一位,洛陽波動均在前3位次,許昌市近年來連續上升至第2位次。
隨同《河南省城市可持續發展報告(2019)》發布的,還有河南省城市可持續發展數據中心網站,詳細介紹了河南省城市可持續發展排名、指標體系和評測結果。
此項研究形成了公民與專家均認可的、科學的政府可持續管理評價體系:河南省城市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以環境、經濟、社會、治理四個為一級指標,形成空氣質量、人均資本存量等包含各個方面的29個二級指標,包含工資房價比、財政預算赤字等具體量化數據的52個三級指標。并依據制定的河南省城市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對河南省各地市在可持續發展,以及環境、經濟、社會、治理四個一級指標緯度等各方面進行排名。通過使用該框架及排名評價河南各城市在可持續發展各領域的相對水平,并鼓勵不以GDP增長為單一標準的良性競爭和發展。以此為參考借鑒,發現各個城市的優勢和短板,從而推動河南整體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
丨怎樣推進城市可持續發展?專家學者這樣說
河南正處于城市化快速推進過程,預計未來15年內還有2000萬農民從農村遷向城市,如何使城市在吸納人口和產業的同時保證環境及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促進省內各城市發揮協同效應成為中部地區新的增長極,關系到河南經濟結構轉型和城鄉一體化發展、關系到未來高質量增長的實現,應成為管理者和科研機構研究的重點。
發布會之后舉行的“可持續發展國際論壇”上,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地球研究院可持續發展政策與管理研究中心助理主任Kelsie DeFrancia等專家學者圍繞城市如何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城市治理發展模式、社會治理的有效措施等主題暢所欲言,提出推進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政策建議。
專家學者認為,應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城市產業結構調整;加大城市環境治理投入,發展循環經濟,促進污染排放減量化;提高區域開放度,發揮經濟增長潛力;以構建和諧社會為目標推進文教建設,完善社會保障;完善公眾參與機制,提高公共治理的公平和透明度。
關鍵詞: 河南哪些城市發展能力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