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周末俄烏局勢升級的影響,A股三大指數集體小幅低開,隨后低開低走。
概念板塊中,表現最強的還是涉及中俄貿易、跨境支付、數字人民幣概念的個股。
其中,數字貨幣概念股早盤集體異動,四方精創、信安世紀20cm一字漲停,民生控股、海聯金匯漲停,宇信科技、京北方、優博訊、拉卡拉等紛紛跟漲。
周末,俄烏戰事趨于焦灼,西方對于俄羅斯的打擊卻撲面而來。
消息面上,美國與歐盟、英國和加拿大發表共同聲明,宣布禁止俄羅斯幾家主要銀行使用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國際結算系統。
SWIFT全稱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是全球最重要的金融通信網絡之一。該系統成員包括全球200多個國家的超1.1萬家金融機構、交易所和企業,幾乎是跨境支付信息收發的獨家服務商。SWIFT的作用是在銀行間發送、接受交易指令,不進行資金劃轉,不觸及資金。資金支付劃轉主要是在清算支付系統中實現,是當今跨境資金流動最重要的基礎設施。簡單來說,國際清算幾乎繞不開SWIFT。
一些國家將俄羅斯從SWIFT系統切斷的工作已經開始,這一舉動甚至被成為“金融核彈”。
這個“金融核彈”僅僅是針對于此前已經在制裁名單上的俄羅斯銀行,而不是所有俄羅斯銀行,還沒有把俄羅斯完全踢出SWIFT,俄羅斯天然氣工業銀行負責俄羅斯的能源進出口國際支付與結算,把這個銀行踢出去,才能算是美歐打算徹底踢出俄羅斯。這可能意味著歐盟仍然保持了從俄羅斯購買天然氣的支付渠道。
眾所周知,歐盟多數國家在能源上高度依賴俄羅斯的天然氣,所以此次沒有將全部俄羅斯銀行踢出SWIFT的系統,可能有這方面的考慮。
對俄實施SWIFT制裁,如何影響全球經濟?
對此,招商證券認為,不同以往,此次美歐開展的SWIFT制裁恐難以達到預期成效。一是俄羅斯央行已就西方金融制裁做好準備,通過創建俄羅斯銀行金融信息系統與使用多國貨幣簽署貿易協議,俄羅斯可最大限度削弱SWIFT制裁攻擊;二是鑒于當前全球通脹形勢與制裁可能對俄能源出口帶來影響,歐美國家投鼠忌器,或采取選擇性制裁方式,從而削弱SWIFT制裁影響力。
美國揮舞的金融制裁大棒,對外向型經濟體造成巨大威脅與傷害。作為國際貿易大國,中國已通過人民幣國際化、構建CIPS系統,以及試點數字人民幣跨境支付領域應用等方式加以應對。
此外,申萬宏源認為,若將俄完全剔除,或加劇美滯脹,加速美聯儲緊縮。本輪SWIFT制裁可能導致全球能源供給收縮,以及與之直接相關的油價上漲和全球通脹攀升問題;正因如此,本輪制裁強調是剔除“被選出的”而并非全部俄羅斯銀行。美國2021年呈現出鮮明的“滯脹”格局,若因俄羅斯原油產量大幅收縮而導致油價再度上漲,美國“滯脹”或將加劇,高通脹持續時間過久,可能導致美聯儲加速實施包括加息和縮表在內的貨幣緊縮操作,從而可能短期內強化美元指數上行動力。
歐元區高度依賴自俄進口油氣,若嚴厲制裁,居民消費或將收縮。主要發達經濟體中歐元區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度最高,其中俄羅斯對德國出口天然氣最多,切斷SWIFT至少將在短期內危及能源供應。而歐元區正在經歷更為嚴重的能源價格飆升困境,如俄羅斯油氣產出因制裁而遭到明顯限制,那么歐元區整體過高的通脹水平可能反噬歐洲經濟今年原本預期較高的增速。
不過,將俄羅斯從SWIFT系統切斷,卻利好中國的CIPS。
中國的CIPS是我國建立的獨立于美元的國際貿易清算系統,2015年10月正式啟動,目前全世界已經有數百個銀行加入,2021年6月結算金額已經占世界結算量總額的5%以上。下圖是2021年12月,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全球結算點分部圖。
國盛證券認為,中國CIPS系統有望迎來投資機會。
目前,國際上先后出現了幾種其他的系統,可以部分替代SWIFT系統。其中最為突出的是中國CIPS系統,就是我們中國的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早在2019年,俄羅斯央行國際合作部外國監管機構關系管理局局長弗拉基米爾·沙波瓦洛夫就表示,俄羅斯已有多家銀行接入中國跨境銀行間支付系統(CIPS),這可促進俄、中貿易結算服務便利化。
該系統于2012年4月12日開始建設,2015年10月8日上午正式啟動。2018年3月26日,CIPS系統(二期)成功投產試運行。實現對全球各時區金融市場的全覆蓋,支持全球的支付與金融市場業務,滿足全球用戶的人民幣業務需求。根據新浪財經數據,截至2019年末,CIPS系統共有33家直接參與者,903家間接參與者,分別較上線初期增長74%和413%,覆蓋全球6大洲94個國家和地區,CIPS系統業務實際覆蓋167個國家和地區的3000多家銀行法人機構。
CIPS的優勢:首先,可以使用人民幣進行直接結算;其次,無需開設代理行賬戶;最后,可降低轉款費用和所用時間。從長期角度看,該系統完全可以替代SWIFT,成為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抓手。
受到俄被踢出SWIFT,預計CIPS概念、跨境支付概念、數字人民幣概念會受到追捧。
關鍵詞: 俄被踢出SWIFT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