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2022年一季度已悄然離去。
回顧整個市場,在一季度面臨錯綜復雜的國內外環境,全球疫情反復無常、俄烏沖突爆發、通脹愈演愈烈、美聯儲收緊流動性以及國內經濟面臨增長壓力,等等,對應全球金融市場劇烈震蕩,一邊是期貨瘋狂的史詩級別行情,而另一邊又是股市大幅震蕩下跌。
都說一年之計在于春,可是2022年這個春天開頭并不是那么順利。
最差的情況過去了嗎?盛夏又能如期而至嗎?
01
大震蕩
多重利空因素交織下,一季度全球主要市場指數在經歷大幅震蕩下跌。外圍方面,道瓊斯指數下跌3.1%,納斯達克指數下跌7.7%,標普500指數下跌3.4%;法國CAC40指數下跌5.8%,德國DAX指數下跌8.1%;日經225指數下跌3.4%,韓國綜合指數下跌7.4%;恒生指數下跌6%。
A股市場同樣經歷震蕩下行,上證指數下跌10.6%,創業板指數下跌18.4%,科創板指數更是下跌12.7%。
分月來看,1月A股市場在內外雙重作用下未能取得開門紅,且呈不斷下滑的趨勢。這是內外利空因素夾擊的結果,對內,疫情風險上升,金融數據低于預期,市場對寬信用政策效果的不確定性增加;對外,美聯儲收緊流動性的預期增強,地緣政治愈發緊張。
到了2月,俄烏戰爭爆發,市場避險情緒上升,A股開啟兩會行情,市場震蕩反彈,但基金發行遇冷,增量資金有限下,整體反彈幅度有限。相比1月,2月A股市場的波動性縮小,以震蕩反彈為主要特征,但股市回升幅度依然非常有限。
3月,連續下跌后開始修復,但總體表現依然較為低迷。全國疫情持續惡化疊加國際地緣政治問題導致避險情緒上升,北向資金大量流出,A股繼續下跌,一度引發小范圍的恐慌。好在3月中旬后,上頭喊話,政策托底預期開始。
值得注意的是,北向資金一季度大量流出,凈流出243.3億,凈賣出規模創歷年Q1新高。其中1月、2月分別還小幅流入167.74億、39.8億,到了3月北向資金急轉而下,凈流出450.83億。
盡管A股市場主要指數一季度下跌居前,但與全球主要股指估值對比來看,并沒有低估。具體來看,創業板指市盈率(TTM)52倍,科創板39倍,上證指數12.5倍,而恒生指數只有10.2倍。
分行業來看,31個申萬一級行業指數漲少跌多,主要集中在上游資源類,困境反轉方向。一季度漲幅排名前五的行業分別是煤炭、房地產、農林牧業和綜合,其中領漲的煤炭漲幅超過20%。跌幅前五的行業分別是電子、有色金屬、家用電器、石油石化、計算機,跌幅均超11%。
對應到公募基金一季度表現上,也是一邊火焰一邊海水。紅花榜里配置煤炭、能源類、房地產的公募基金表現一騎絕塵;而黑榜中,配置消費電子、計算機類的公募苦不堪言。
大宗商品方面,地緣政治沖突主導,從石油、天然氣再到鋁、鉀等大宗商品輪番遭到市場爆炒。一季度,在歐美逐步放 松疫情管控、俄烏沖突以及 OPEC 產能不足等因素影響下,布倫特原油大幅上漲, 一度突破 130 美元/桶關口,刷新 2008 年以來的新高。之后在俄烏沖突緩和后快 速回落。黃金則在避險情緒和通脹高企的背景下突飛猛進,COMEX 黃金一度逼 近 2020 年的歷史高點,同樣受俄烏沖突局勢緩和沖高回落。
(數據來源:wind,布倫特原油連續市場表現)
總的來說,過去一個季度,除了所謂的“戰爭受益”板塊,其他的表現都不好。
02
后市的展望
雖然一季度的主要經濟數據尚未完全公布,但從一些已經公布的數據看,經濟的增長壓力是存在的,最明顯的就是財新制造業指數,為48.1%,落入收縮區間,也低于預期。小型企業、非制造業PMI情況類似。
制造業數據的下滑,原因是多方面,主要是受地緣政治、疫情的反復擾攘,以及外需減弱、內需不足以及通脹高企的影響,這些因素短期內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制造業的收縮,還難以依靠市場力量扭轉。宏觀上講,這種情況如果繼續持續,對于完成全年5.5%的經濟增長目標構成壓力,微觀上,也反映了企業盈利的困難性,這也是上頭開會釋放出的要加大政策力度的原因。
不過,萬綠叢中也有一點紅,那就是建筑業。
最近地產股的輪番暴動,也頗能說明問題,要穩增長,在新產能尚未能全部接棒的情況下,就得重啟地產+基建,這不是喜不喜歡、愿不愿意的問題,而是不得不的選項。
鑒于現在仍是政策密集出臺的階段,預期的變化,加上去年實在跌得太慘,地產估值修復的行情,大概率還能演繹上一段時間,等到政策預期開始降溫,下一步就得看具體的經營數據以及業績數據了,尤其是4月份以后,別看現在很熱,到那個時候就得多一份風險意識了。
如果從大的宏觀經濟的視覺去看投資,今年的指導思想應該著眼于“穩增長”,也就是穩增長所涉及到的行業和個股,受到資金追捧的力度是相對強的。盡管這種預期已經有了一定的反映,尤其是在基建和地產板塊,但也有一些板塊顯得滯后,比如消費,套用之前中央領導說的一句話,經濟的三家馬車中,消費對經濟拉動力量的占比,已經去到60%,所以如果要確保完成5.5%的經濟增長目標,消費這塊也不能拖后腿,在地產、基建政策力度出來之后,可以期待刺激居民日常消費政策的出臺,消費股去年的跌幅也比較大,可以持續關注政策層面又可能引發的估值修復甚至底部反轉。
與穩增長相對應的,是去年的大熱,新能源和周期股,繼續回落的可能性還是比較高,雖然這些板塊距離去年的高位已經回落不少,主要原因,離不開估值過高。現在,美聯儲已經開始收水,流動性造成的沖擊對于高估值是最明顯的,這些板塊今年要有大行情,概率不高,反而下跌的概率很高,所以還是得注意風險控制。
03
結語
一季度已經結束,按現在的情況,經濟數據不會很好看,按照國家的一貫做法,這種情況下,無外乎兩個招數:一是加大財政政策力度,政府做更多的支出,啟動更多的大項目,二是加大貨幣政策力度,降息降準都可能成為選項。
第一個選項沒什么新鮮,倒是第二個選項,引發不少人擔心,因為美聯儲收水我們卻放水,有可能引發更嚴重的通脹,這種擔心不是沒有道理,但要知道,我們貨幣政策的空間其實是存在的。
一來多年來的“以我為主”貨幣政策的施行,二來疫情造成的中美貨幣的錯位,在疫情開始的時候,我們也有放水,降息、降準、再貸款、抗疫特別國債、地方專項債,可以說能用上的都用上了,也確保了中國在短時間內復工復產,而國外在疫情管控上的失敗,給了中國制造機會,刺激了出口,從而穩定了經濟增長,于是后來,無需在貨幣上繼續激進,反而可以有了回收的可能性,這就和美聯儲形成了反差,也為今天貨幣政策贏得了施展空間。
接下來的日子,經濟會為5.5%的全年增長目標而奮斗,不管是財政政策,還是貨幣政策,投資講求順勢,基于這個大方向下,具體應該擁抱那些板塊,那些資產,你應該會有答案。
關鍵詞: 熬過驚雷不斷的一季度 你還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