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前看國內醫藥板塊的十年,是政策引導,資本助力的擴張期,往后看醫藥板塊的十年,無疑將會是產品為王、業績支撐的新時期。站在當下,在價值重估、市場出清之際,優秀的企業已經開始嶄露頭角。
筆者注意到,近日心瑋醫療-B(6609.HK)公布了其2021年的業績公告。公告顯示,報告期內,公司錄得營收人民幣9008.9萬元,同比大幅增長517%,研發支出人民幣7630.6萬元,同比大增49%。
營收大增、研發持續加碼的背后,究竟意味著什么?心瑋醫療是否還有投資機遇?
高潛力醫療器械股的特征是什么?
過去一年是醫藥指數大幅震蕩的一年,也是行業全新一輪進化的醞釀期。而隨著震蕩的夯實,行業中過往被忽視的優質的細分賽道將會顯現,醫療器械就或是其中之一。
原因在于藥和醫療器械的創新模式迥然不同。本質上,創新藥賣的是專利,而創新器械賣的是復雜的精密制造系統。創新醫療器械的研發往往是螺旋式的,需要通過不斷的產品迭代打造爆款,因而很少出現創新藥領域的顛覆性創新。
并且,相對于創新藥物在專利到期后容易被仿制的特點,創新器械的客戶黏性更高,切換成本更大,一旦掌握了市場份額和話語權后很難在短期內被替代。此外,創新藥的研發有明確的生殺節點,創新器械則沒有此類覆滅式的失敗結論。創新器械的性能可通過不斷地迭代,螺旋式上升。
優秀的賽道往往能有長期牛股,美股過去十年的大市值十倍醫藥股中,醫療器械占據大多數。仔細看這些公司,他們代表了各個創新器械領域的龍頭,這也體現了醫療器械行業的一個顯著特點:產品種類、細分方向多而雜,且相互之間差異很大。
不過,從這些企業中也總結了2大相似之處,或能用于找尋下一個醫療器械領域的長期牛股。
首先,公司是否在細分賽道具備競爭優勢。醫療器械的行業屬性決定了不同器械之間很難跨越,因而不同細分賽道中最后也往往僅有龍頭企業有望占據較大份額。
細看心瑋醫療,公司是神經介入器械賽道的頭部企業,報告期內,已有11款神經介入器械獲得NMPA注冊批準,涵蓋了神經介入治療器械四大領域的主流產品,并有兩款產品獲得美國FDA的510K認證;此外,公司還有3款正處在臨床試驗階段以及4款正處于注冊審評階段的神經介入產品。
隨著公司產品進入商業化元年,品牌知名度不斷提升。心瑋的全套取栓器械也已于中國幾乎所有省份完成產品市場準入程序,為醫生提供全面的產品解決方案,也正是借此,公司取得了9008.9萬元的收入,商業化進度領先同業。
再者,是否有跨賽道能力,也是成為牛股的另一個特征。單賽道的擴張終究是有限的,因此有能力擴張其他賽道的醫療器械公司才有更大的成長空間。
此外,跨賽道擴張意味著需要走出原有舒適區進入到自己并不熟路的領域,無論是自主研發,通過并購還是引入新團隊新技術,都是對公司綜合能力的巨大考驗,成功實現跨賽道擴張的企業,將極大拓寬企業的護城河。
可以看到,在今年2月,心瑋醫療發布公告稱,其參股心臟介入領域的領先企業——上海御瓣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實現向心臟介入領域的邁進。
通過擴展業務,心瑋醫療擁有了約20項在研產品管線,并且借助其高效的研發平臺和經驗豐富的技術團隊,公司計劃在心臟介入領域構建包括左心耳封堵器、電生理和冠脈介入機器人在內的完整解決方案。
圖:心瑋醫療心臟介入業務布局
資料來源:公司資料,格隆匯整理
同時,公司還在肺部介入以及計算機輔助技術領域不斷推進多款創新器械管線的研發。足見其賽道擴張能力,后續隨著新布局賽道的成長壯大,公司價值或有提升。
圖:心瑋醫療業務布局
資料來源:公司資料,格隆匯整理
進入飛輪臨界點的心瑋醫療
正如前文所述,從兩大特征來看,心瑋醫療已經滿足遠期成長為醫療器械龍頭企業的核心業務和跨賽道能力。
那么聚焦到當下,心瑋醫療處于什么階段?是否有投資機遇呢?
亞馬遜創始人貝佐斯曾提出飛輪理論,意思是:想要轉動飛輪,初始需要較大的能量,但隨著飛輪的轉速變快。當達到一個臨界點的時候,這個飛輪就會依照慣性自動轉動,而且很難停下來。
筆者從心瑋醫療近日發布的業績公告中判斷,心瑋醫療當下或正處于飛輪轉動的臨界點。
圖:心瑋醫療業績概況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格隆匯整理
從表面的數據來看,據公告顯示,心瑋醫療營收大幅增長,虧損進一步縮窄,可見公司核心產品商業化已經取得一定成績,可為公司帶來持續的現金流。與此同時,心瑋醫療的研發也在持續加碼,這或許預示著公司的創新管線在過去一年同樣取得了較大進步。
深入分析則可以看到,無論是研發創新端的進展,還是產品商業化的進度,均證明心瑋醫療已經正處于臨界點。
首先是研發端進入臨界點,產品臨床推進速度加快,技術壁壘構筑完成。
公司已經擁有一整套神經介入產品組合,包括十一款NMPA批準產品及處于研發后期且范圍廣泛的產品管線。截至報告期末,公司在中國擁有50項注冊專利,包括13項發明專利、36項實用新型專利及1項外觀設計專利。
圖:心瑋醫療管線圖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格隆匯整理
在公司的眾多管線中,有幾款產品值得重點關注:
其一是,核心產品-CaptorTM取栓器械作為國內首款取得NMPA批文的多點顯影取栓支架,于2020年12月開始在中國銷售。
在缺血性腦卒中取栓器械領域,除了已經商業化的4款產品,公司用于抽吸取栓術的抽吸導管和抽吸泵也取得了重大突破。抽吸泵在2021年7月取得NMPA批文,而抽吸導管則正在接受NMPA的注冊審核。
其二是,顱內藥物洗脫球囊導管(顱內DEB),該器械主要用于向病變部位輸送抗增生藥物,防止纖維化和血管閉塞。于2020年5月開始顱內DEB的注冊臨床試驗,目前已完成患者招募,正在進行注冊臨床試驗公司計劃于2022年完成試驗、提交NMPA注冊申請并取得NMP文??梢姡默|醫療的產品獲批速度在不斷加快,持續性的優質產品供應將夯實其在該賽道的競爭壁壘。
其三是,核心產品-左心耳封堵器,該產品是永久性植入非瓣膜性房顫(AF)患者左心耳開口處的腦卒中預防器械,以防止左心耳血栓分離,引起栓塞。
作為公司的核心產品之一,心瑋預期于2022年第二季度取得NMPA批文,并于2022年下半年開始銷售。
除上述的產品外,公司其他產品同樣取得了可喜的進展。心瑋醫療當前的產品管線,不僅有快速推進至注冊階段的核心產品,也有眾多正在臨床試驗階段的潛力產品。
可以看到,心瑋醫療產品間相互已形成體系,研發經驗積累已然成熟,在首個產品獲批后,后續其他產品的獲批速度明顯加快??紤]到公司醫療器械產品的整體性,整體的研發進度或還將進一步提速。
再加之公司在心臟介入、肺部介入和計算機輔助技術等創新領域的布局,心瑋醫療前瞻性地覆蓋了具有龐大市場潛力的創新器械,可見公司的創新“飛輪”明顯進入加速階段。
其次,公司在商業化同樣進入了飛輪效應的臨界點。2020年12月公司首個產品商業化之后,心瑋醫療多個產品也相繼進入商業化階段,并且節奏明顯加快。
截至報告期,心瑋醫療已經擁有了超過100人的專業銷售團隊,超過100家經銷商,銷售渠道覆蓋31個省份,超1400家授權醫院。
銷售網絡完善的同時,心瑋醫療的供應鏈也打磨完成。公司在南京江北新區、上海臨港、上海張江擁有生產基地,目前年產能已經可以達到15萬+件,更有位于上海臨港的超過百萬件的產能正在建設中。
正是基于完善的銷售網絡和穩定的供應鏈,2021年,心瑋醫療取得了優秀的業績,收入迎來大幅增長,這也正是其商業化加速啟動的信號。
對于醫藥企業而言,產品的上市僅僅是萬里長征第一步,商業化才是重中之重。心瑋醫療經過最近幾年的積累,一方面擁有了足以支撐其商業化的基礎設施,包括生產基地和銷售網絡,一方面也積累了商業化經驗,打磨了團隊。這就是飛輪最開始的轉動,如今飛輪已擁有速度,未來越轉越快是可預期的事實。
寫在最后
隨著醫藥板塊的整體的調整放緩,市場情緒也逐漸轉暖,各個細分賽道也逐漸分化,可以看到其中部分企業已經開始逐步修復估值。
心瑋醫療作為醫療器械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從發展潛力來看,具備成為巨頭的機會,從當前的基本面來看,則正處于飛輪效應臨界點。公司接下來的發展和市場機遇是值得期待的。
關鍵詞: 進入飛輪效應臨界點 如何看營收大增的心瑋醫療-B(6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