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對國外局勢不明朗、疫情反復帶來得的經濟下行壓力下,國內政策暖風頻吹。
昨日,國常會釋放多項重要信息。會議強調決定對特困行業實行階段性緩繳養老保險費政策,加大失業保險支持穩崗和培訓力度;部署適時運用貨幣政策工具,更加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最受金融市場關注的,莫過于會議提出要“適時靈活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加大穩健的貨幣政策實施力度”等貨幣政策。貨幣政策暫未明確表態降準降息,但提出讓利實體經濟,將更多運用結構性工具,支持三農、制造業、居民合理購房等需求。
3月以來市場對二降準降息的預期多次落空,此次國常會雖未釋放明確信號,但不少市場人士認為,美聯儲不排除最快在5月就開啟縮表,相較之下,本月是我國加大穩健貨幣政策實施力度較好的時間窗口。在具體操作上,全面降準、下調政策利率都有可能。
要適當放水,誰最嗨?當然還是前期嗷嗷待哺的房地產,以及穩增長的抓手大基建。
表現在盤面上,基建股早盤逆勢走強,地產板塊內做高低切,向地產產業鏈下游進行擴散,包括廚衛電器、鋼鐵,甚至蔓延到裝配式建筑上。具體個股上,建研設計20cm漲停,寧波富達、四川雙馬水泥類標的漲停,三和管樁漲停,韓建河山等跟漲。
面對國常會吹風后,對于近期是否降準降息,機構有不一樣的聲音。
中信證券認為,4月降準降息的概率進一步加大。美聯儲不排除最快在5月就開啟縮表,相較之下,本月是我國加大穩健貨幣政策實施力度較好的時間窗口。在具體操作上,全面降準、下調政策利率都有可能。
不過,中金證券認為,近期降準的可能性似乎不大,但不排除降息的可能性,視疫情的演變與經濟走勢而定。年12月央行降準疊加上繳利潤,已經為銀行體系提供超過2萬億元的流動性,如果再考慮結構性貨幣政策的擴張力度,以上三項已經大體可以滿足銀行體系的流動性需求。
但目前在信貸供給增多、信貸需求疲弱的情況下,貸款加權利率或已延續下行,3月全國103城首套房貸利率單月降幅達2019年以來最大(13bp)。伴隨貸款投放加大的可能是存款成本上升,銀行息差收窄不利于實體利率進一步下行,銀行成本或有進一步下調的可能。
而浙商證券認為,貨幣政策工具偏向二季度降準,進一步降息的概率有限。浙商證券認為央行當前以穩增長為首要目標,維持穩健略寬松的貨幣政策基調,后續仍將多措并舉穩增長,寬松政策工具空間較大。考慮到疫情對我國經濟基本面沖擊的不確定性,我們認為貨幣政策工具偏向二季度降準。
對于降息,該機構認為概率不大,降準重點在于寬信用,降息重點在于降成本,后者并非當前核心訴求,且中美利差面臨階段性壓力,進一步降息的概率有限。
后市怎么看呢?
可以說有明朗化的地方,也有仍然存在不確定性的地方。
明朗的地方,是國家對穩經濟的政策措施會越來越多,也會越來越大,直至足以確保5.5%的經濟增長目標的實現,所以基本可以確認,政策已經觸底,并會持續反彈。疫情方面,隨著香港情況的緩和,以及上海強力抗疫,相信在近期也會繼續回落。
不確定性的地方,一個是俄烏戰爭,另一個就是外圍的加息風險。不少市場分析都認為俄烏戰爭已經到了停火邊緣,但不時冒出的幺蛾子又在提醒大家,想停火還不能這么樂觀。至于外圍加息這個問題,多少都會沖擊中華區的股市,尤其是港股,面對西方和俄羅斯繼續交惡,能源價格會持續處于高位,通脹問題就很難得到妥善改變,所以對于風險比較忌諱的投資者,應該多點押注加息步伐的加快,流動性收縮可能出乎大家意料之外。
不管如何,現在應該有的心態,就是謹慎樂觀,樂觀政策托底,謹慎的那幾個宏觀不確定性。最好,想安然度過今年,只需要記住一條投資主線--穩增長。
關鍵詞: 國常會吹風四月降準還是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