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雪落高原。從甘南州合作市出發,沿落雪的草原一路前行,記者來到了夏河縣阿木去乎鎮黑力寧巴村。
黑力寧巴村位于夏河縣西南部,坐落于阿米貢洪山腳下。雪后,村子顯得靜謐安逸,風景極美。
像這樣依山而建、錯落有致、能夠近距離感受草原風情的村莊,幾年前卻是另一番景象。
黑力寧巴村在2017年還是省級深度貧困村,是以牧為主的半農半牧區,自然條件艱苦,發展基礎薄弱,產業結構單一,曾是甘南州乃至全省典型的深度貧困區和發展滯后區。
村子要發展、村民要致富,既不能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又要幫助農戶就業、創業,盡快實現增收致富。黑力寧巴村依據自身特點,抓住了打造生態旅游、發展旅游產業這一機遇。
2015年,甘南州啟動生態文明小康村建設,推動落后封閉的農牧村轉型為發展鄉村旅游的明星村。黑力寧巴村全力打造旅游標桿示范村,卻意外遭遇到村民的不解和反對。
“通過入戶做思想工作、組織參觀其他旅游標桿村打造情況,村民慢慢意識到靠天吃飯富不起來,只有發展產業、發展旅游業才能增加收入,大家才開始配合旅游標桿村的建設。”黑力寧巴村黨支部書記仁青草說。
2018年以來,黑力寧巴村開始大力實施文化旅游“一十百千萬”工程、生態文明小康村建設,開展“五無甘南”創建行動,發展鄉村旅游等項目,村里相繼建成了旅游接待用房、帳篷營地、藏戲館、觀景道路、鄉村集市、停車場等20多項旅游設施。看到破舊落后的村子“換了新顏”,村民紛紛豎起大拇指。
美了鄉村,也富了口袋。黑力寧巴村還探索建立了“支部引領+政府扶持+群眾參股+企業運營”的發展模式,引進第三方企業統一運營管理31家獨具藏式風格的民宿,同時出售風干牛肉等農特產品,村民的收入水平有了很大提升。
2020年,全村農牧民年戶均旅游分紅5000元,2021年達到了1萬元,解決了村子近50人的就業問題。“以前都是依靠放牧和務工賺錢養家,從來沒想過在家門口就能就業賺錢,年底還能拿到分紅,現在我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發展旅游業給生活帶來的變化。”黑力寧巴村村民斗格杰說。
仁青草說:“集中管理民宿,讓村民享受年底分紅,一方面能用專業管理提升服務水平,讓村民切身感受到發展旅游產業的好處,同時也能夠將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在傳承和弘揚本土文化的同時帶動更多人就業,實現增收致富。”
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如今,漫步在黑力寧巴村,孩童三五成群嬉戲打鬧,特色藏家樂隨處可見。這一轉變從根本上解決了黑力寧巴村“因貧生亂、因亂致貧”的難題,開辟了鄉村旅游和環境革命互促共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良好局面。
黑力寧巴村從深度貧困村到旅游標桿村的蝶變,正是甘南州平衡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近5年來,甘南州堅持以環境革命小切口推動經濟社會大變革,累計建成各具特色的生態文明小康村1903個。
(記者 石丹丹)
關鍵詞: 黑力寧巴村 文化旅游項目 美了鄉村也富了口袋 經濟社會大變革 生態文明小康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