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由格隆匯主辦的“健康新消費:癌癥早篩跨界消費醫療,如何引領健康新消費?”線上會議圓滿落幕。
本次活動邀請到了格隆匯創始人-格隆博士,海通證券&海通國際醫藥行業首席分析師-余文心女士,諾輝健康董事長兼CEO -朱葉青先生,以及國家癌癥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防癌科-張凱教授等嘉賓參與。
會上,四位嘉賓也就當前的宏觀經濟、健康新消費、癌癥早篩、行業前景等進行了精彩解讀分享。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格隆博士:真正的行業風口,請尋找未來消費者愿意發自內心買單的
作為首位分享的嘉賓,格隆博士以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為起承轉合,將投資、哲學、歷史等融會貫通在一起,闡述了當下宏觀經濟、環境所處的大背景,對投資市場影響幾何。
并表示,最近這兩年來較火的風口,極可能是未來很多年的一個巨坑,而真正的行業風口,需要尋找那些自下而上、發自消費者內心剛需且愿意為之買單的行業。
格隆博士說:“從2022年開始,我國每年會有約2000多萬人退休。而這些50、60后最擔心的就是身體健康問題。所以未來的兩個方向,一個是輔助生殖,另一個是與健康相關。而關于行業發展,我認為未來會有好事發生,也會有好的趨向產生”。
余文心:為什么看好消費醫療?
對于消費醫療的行業前景,海通證券&海通國際醫藥行業首席分析師余文心提出來三個方面:
1) 消費醫療兼具了消費和醫療的優點,當前階段政策影響相對較小,比普通消費更加剛需,也更容易穿越牛熊。
回顧2008-2009年美國金融危機時期,把愛奇醫療、艾爾建這些主流的消費醫療公司去做一個擬合,它跟標普500,以及標普的可選消費或者標普的普通消費對比,消費醫療公司收入增長的穩定性更好。
2) 過去10年美股誕生了一批消費醫療牛股,2019年中國人均GDP突破了一萬美元,這也帶來了一個行業轉折點。
2016年以來我們很多的消費醫療公司都放量了,主要得益于兩個主要的原因:第一個原因就在于我們確實有了一些比較好的產品上市,同時也得益于中國的人均GDP突破了一萬美金的大時代背景。整體上我們可以看到政府非常鼓勵消費醫療成長的。
3) 中國的消費醫療產業處于一個早期的階段,產品創新帶來需求釋放,增速快,未來有很大發展空間。
癌癥早篩在國內還處于萌芽階段,我們認為市場還未意識到其巨大潛力。現在我們的基本醫療保險已經全覆蓋,大家在基本生活需求、住房需求得到滿足的情況下,也會想要更高的生活質量,所以大量的消費力量在2017年-2018年,甚至這兩年出現了萌芽快速成長的階段。
消費醫療未來的市場空間雖可觀,但醫療行業畢竟龐大。對此,余首席也對醫藥細分行業進行了梳理分享。
醫藥行業也有上中下游,上游即醫藥器械、疫苗等,中游即醫藥流通,下游則為終端機構。
而消費醫療領域,涵蓋了上述所指的上游,中游,下游中間的不同板塊。
比如上游中的藥品有低濃度阿托品等,中藥有片仔癀、云南白藥、同仁堂、東阿阿膠等。器械的有諾輝健康、愛美客、歐普、愛博等等都是在眼科口腔腫瘤早篩領域中非常有代表性的公司,疫苗領域又有像萬泰生物、智飛生物、泰康生物等為代表的幾家公司。第一終端下游又有眼科醫療、口腔、植發等等這些服務公司。
由此整體來看,消費醫療板塊中涵蓋的內容實際上是非常的廣泛的。
而在PD-1、TAVR、HPV疫苗之后,下一個重磅產品在哪?這也是市場非常關心的問題。
對此,余首席認為,癌癥早篩產品非常值得期待,主要有一下5大理由:
1)癌癥產品極具臨床意義和社會學意義。
2)市場規模巨大高達1296億
3)行業壁壘較高
4)產品可復購,客戶資源粘性大,針對普通消費者,這種C端的東西粘性很大
5)兼具醫療跟消費的屬性,不受醫保控費影響。
朱葉青:消費醫療新賽道——癌癥篩查
諾輝健康董事長兼CEO 朱葉青在會上分享了諾輝健康的中期報告,以及在癌癥早篩方面的探索。
諾輝健康成立于2015年,專注于針對中國人的高發癌癥去做癌癥早篩的探索,并于2021年2月健康成功登陸港股,是中國癌癥早篩的第一股。
在8月19日,諾輝健康也是交出亮眼財報。數據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收2.26億元,同比增長414%,毛利潤1.85億元,同比增長650%;毛利率從2021年上半年的56.2%升至82.0%。
其中值得關注的是,三款產品對在今年上半年營收的貢獻。常衛清上半年收入達到了7360萬,同比增長419%;噗噗管6850萬,同比增長132%,幽幽管自2022年1月18日上市以來的銷售收入為8350萬。
諾輝健康這份逆勢增長的成績單,無疑帶給市場驚喜。朱葉青表示,諾輝健康自上市以來,一直堅持三方面的工作:
1)推進諾輝健康已經獲批等產品,并大規模商業化,讓更多人能獲益。
2)推廣癌癥早篩的意識,讓更多人了解并認知癌癥早篩的意義。
3)加大力度,研發更多產品管線,通過生物高科技技術,讓更多人能夠接受這樣的觀點 —— 使用新的產品能夠改變他們和他們家人的生命軌跡。
而對比傳統意義上醫生做的診斷、治療的區別,其實癌癥早篩是希望通過一些新的技術,能夠早期發現早期預防,甚至治愈癌癥。
目前,諾輝健康已有三款產品獲批,分別是:常衛清、幽幽管、噗噗管。另外還有2-3款產品,正在陸續的進入了注冊的臨床實驗。
在國際市場上,已經獲批的產品除了諾輝健康以外,還有美國的精密科學(Exact Science),以及其他一些比較領先的公司。但這些企業的產品,還未完全獲得臨床驗證獲批。
但對比單癌腫和多癌腫的檢測,目前全球范圍內普遍的認知是單癌種可以用于癌癥的篩查,多癌種更多用于癌癥早期檢測。
所以朱葉青認為,將來的發展應該是單癌種和多癌種在臨床上是一個相互促進,相互配合。并表示,諾輝健康希望能夠通過努力去改變大家的觀念,通過諾輝健康的產品和技術適用于更多的人群,從而改變更多人、更多家庭的生命軌跡。
張凱教授:預防癌癥,從精準早篩開始
何謂早篩?
早篩考慮兩個概念,一個是無癥狀的健康的高危人群,一個是早期。現在的早篩從覆蓋面上講,機會性篩查占了主流。
關于“篩查到底有沒有用?”這個問題,張凱教授在此次分享中也做了一些簡單回應:
從宮頸癌上來看,篩查起到一定作用。通過數據來看,從1950年-2005年,美國與荷蘭在過去的55年的時間宮頸癌發病率直線下降。對于美國3.5億人口來講,宮頸癌年發病人口是0.9萬到1.2萬。篩查給他們帶來巨大的人群收益,這也是主要發達國家在人群中推薦常見疾病篩查的主要的一個原因。
美國疾控中心總結,12%來源于醫療系統的進步,35%來源戒煙等生活方式的干預,50%多是來源于二級預防早期發現。同時,美國疾病預防工作組所確定的世界上最有篩查價值的、推薦標準診療方式的癌癥為五種,乳腺癌、宮頸癌、結直腸癌、前列腺癌、肺癌。用傳統的確切的篩查方式,一旦陰性以后漏診的可能性很少。
國家癌癥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防癌科張凱教授表示,中國作為一個人均壽命越來越高的國家,那么預測中國癌癥發病率會越來越高。從投資的角度來講,癌癥對我們的威脅很大,所以未來的市場也很大。
關鍵詞: 共話健康新消費癌癥早篩跨界消費醫療 這場會議大咖們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