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生物醫藥板塊遭遇了滑鐵盧,不管是整體,還是個股,跌幅都非常大。
就連頭部的恒瑞、百濟神州、君實生物、信達生物,股價跌幅都超過50%,小公司就更不用說了。
可以說,生物醫藥已經從過去被狂熱追捧的狀態,跌落到甚至有點無人問津的地步。但是,仍然有不少生物醫藥公司抱著過去的思維,走現在的路。
【資料圖】
例如圣諾醫藥-B。
1
押注小眾市場
和國內生物醫藥都扎堆在蛋白質靶向小分子和抗體相比,圣諾醫藥另辟蹺徑,伸向小核酸藥物市場。
小核酸藥物具有靶點篩選快、研發成功率高、不易產生耐藥性、更廣治療領域、不受到蛋白質成藥性影響和長效性大幅提升等優點,展現出替代現有療法和填補空白適應癥的潛力,但是在市場上,小核酸藥物卻叫好不叫座。
2020年,全球小核酸藥物的營收額大約35億美元,其中營收最高一個藥物是Ionis和Biogen合作開發的Spinraza(諾西那生鈉),達到20.52億美元,但這些金額還沒到當年的銷冠阿達木單抗(146.8億美元)的零頭,與全球抗體藥物1500億美元的市場規模更加無法比。
造成這樣的結果,是小核酸藥物的適應癥多針對罕見病。比如,Spinraza是用于治療罕見致命性遺傳病脊髓性肌萎縮癥,但這種病癥在新生兒中患病率只有1:6000-1:10000。雖然到現在已經開發了差不多20年,這幾年也不斷有新的小核酸藥物上市,但無奈的是,這類藥企,即使是頭部的,都沒啥存在感。
更嚴重的是,在小核酸藥物的發展史上,曾經發生過資本瘋狂進入,然后一地雞毛的事件。
在2005-2009年,RNAi領域吸引了數十億美元的資金進入,默沙東花了11億收購了專門開發RNAi藥物的Sirna公司,同樣宣布進入該領域的還有羅氏、輝瑞、諾華。
但2010年后,羅氏在投入3年,花光5億美元資金后,宣布推出RNAi領域的研發;2011年2月,輝瑞和Abbott砍掉了RNAi藥物研發項目,7月,默沙東關停了舊金山RNAi藥物研發中心;9月,諾華終止了與規模最大的獨立RNAi藥物研發公司Alnylam 5年的合作關系。
資金之所以離場,主要是技術障礙難客戶,具體原因有三:
第一,致病基因的測定較為困難,測序讀長短,對后續的序列拼接、組裝及注釋等生物信息學分析帶來困難;
第二,系統給藥的效果差,降解快、RNA分子帶負電難以進入細胞,SiRNA本身穩定性差,在生理環境中極不穩定,不具備靶向功能;
第三,脫靶造成的毒副作用,是由非完全配對的miRNA樣功能造成。
雖然第三代測序技術有所進步,一定程度上利好小核酸的研發,但囿于所對應的市場空間有限,即使到2025年,市場規模也只是百億美元,決定了小核酸藥物難有爆發機會。
2
研發進展慢,商業化仍然遙遠
圣諾醫藥目前并無上市銷售的藥物,也沒有藥物銷售收入。
2019-2021年,公司的收入分別為44.0萬美元、77.1萬美元和35.0萬美元,均來自于政府補助、利息收入及咨詢收入,同期虧損額分別為 17.13百萬美元、46.43百萬美元和 215.93百萬美元,虧損額不斷擴大。
因為沒有藥物銷售,圣諾醫藥得持續加大研發投入,2019-2021年研發支出分別達到10.21百萬美元、14.89百萬美元和40.67百萬美元,公司目前的研發管線有15款產品,但只有STP705和STP707進入臨床階段,均只處于臨床1和臨床2階段,其余仍處于臨床前研發階段。
圣諾醫藥研發管線 來源:公司官網
這就意味著,圣諾醫藥距離研發成功仍然遙遠,商業化就更遙遠了,持續的研發投入將不斷消耗公司的現金流,如果再加上后期的生產和銷售投入,持續的燒錢是免不了的了。
這要是放在創新藥受追捧的年代,沒啥大問題,創新藥公司只要憑一條管線,就可以向市場拿錢,但放在現在,卻是另外一番景象。
雖然圣諾醫藥已經成功上市,貌似遠離了現金流枯竭的危險,但登陸資本市場絕非穩坐釣魚船,尤其是現在市場看待創新藥已經完全被顛覆,對于仍在講故事階段,看不到任何商業化收入的創新藥公司,市場越來越沒有耐心給予資本支持。這也導致了過去一年多,很多類似的創新藥公司的股價都遭遇了股價的大幅下挫。
另外,整個醫藥行業同時也在遭遇如集采、醫保控費等一系列的利空影響,不管是企業的經營層面,還是投資邏輯,都已經發生大轉變,即使藥企最后能夠研發成功,并順利獲批上市銷售,未來預期也會大打折扣。
最后一點,或許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現在的宏觀經濟環境、資本市場環境,下行的壓力都非常大,前者影響藥企的業績,后者則也不斷壓縮上市公司的估值空間,創新藥企所遭遇的戴維斯雙殺還沒有看到反轉的跡象。
如果在加上大國博弈有可能產生的貿易保護主義,對于一直宣稱做全球研發的圣諾醫藥來說,潛在的風險就更多,若海外的生意將來做不了,那估值有可能還得繼續下壓,故事也就很難講下去了。
3
結語
自國家大力支持創新藥發展,以及港交所的改革,接納尚在虧損期的生物醫藥公司IPO,港股市場出現過長達數年的生物醫藥上市熱潮,但在這個過程中,也出現很多空有研發管線,商業化卻遙遙無期的公司,圣諾醫藥就是其中之一。
雖然港股市場為生物醫藥公司敞開大門,但最后能否獲得資本市場的認可,只有交出實實在在的商業化成績。
在這方面,圣諾醫藥不僅拿不出任何商業化成績,研發進度也尚處在臨床的早期階段,商業化道路還很漫長,就是不知道資本市場還有多大的耐心,慢慢等待。
關鍵詞: 圣諾醫藥-B押注小眾市場 研發進度緩慢 商業化仍然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