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果蔬產業已成為涇川縣特色產業。今年2月,涇川縣出臺《涇川縣農業特色產業扶持管理辦法》,按照“塬果川菜整縣牛”的產業布局,創新發展模式,提升發展質量,集聚資源、集中力量,加快推進農業產業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建設,促進農業產業提質增效,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加快全縣農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果園菜地忙秋收
9月15日,來到涇川縣飛云鎮元朝村,記者看到一行行栽植整齊、管理規范的蘋果樹依次排開,一個個紅彤彤的蘋果掛滿枝頭,豐收在即。
今年蘋果價格比去年好很多,早熟的嘎啦現在一斤能賣到5元錢,盤算著今年的收入,劉小宏高興地告訴記者:“按現在這個行情,我家11畝蘋果地預計收入8萬元左右。”
一棵蘋果樹,已成為當地群眾的致富果、搖錢樹。“我們村是全縣最早發展蘋果產業的,從1986年開始試種蘋果,當時在不懂技術和品種的情況下村民們開始試種,到現在家家戶戶全部種植蘋果,掌握最新的果樹修剪和拉枝操作,果園肥水、病蟲害防治等技術,我們自己都成了技術人員。”劉小宏邊在果園干活邊說。
同樣,在涇川以種植蔬菜為主的涇汭河川區萬畝設施蔬菜產業園汭豐鎮龍王——東王核心區,一排排蔬菜大棚整齊劃一,大棚內各式新品種的西葫蘆,油菜、西芹等蔬菜長勢喜人。
“現在蔬菜市場價格非常好,我的包菜和黃瓜兩個棚馬上就要上市了,今年的純利潤可以達到35000元左右。”涇川縣汭豐鎮東王村菜農王潤祥對記者說。和王潤祥一樣,該村有18戶農民在這里變身成為現代農業技術工人,有越來越多的人在這里不僅學到了先進的種植技術,還實現了打工、顧家兩不誤。
找準方向助農增收
據了解,涇汭河川區萬畝設施蔬菜產業園汭豐核心區是涇川縣重點打造的設施蔬菜產業園區之一,園區以發展生態有機蔬菜為方向。
今年以來,汭豐鎮按照“黨支部+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的運營模式,建成日光溫室28座、五連棟鋼架大棚8座、鋼架大拱棚137座,配套實施了水電路渠、灌溉設施、冷藏保鮮庫等項目。
發展設施蔬菜是現代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育優勢特色產業的有效載體。“汭豐鎮積極招商引進甘肅中穗農林科技有限公司,支持企業示范種植有機蔬菜,引進培育新特優品種,示范推廣生物秸稈反應堆、智能溫控等新技術,帶領群眾進行訂單式種植,讓越來越多的老百姓的腰包越來越鼓。”汭豐鎮政務便民服務中心主任呂軍強告訴記者。
與此同時,為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汭豐鎮結合自身實際、在原有蔬菜、瓜類種植基礎上,引進推廣天山雪玉、航椒5號、太空架豆等40多個新優蔬菜品種,全面普及立體吊蔓、機質栽培、穴盤育苗等新型蔬菜生產技術和膜下暗灌、噴灌、滴灌等現代水肥一體管理技術,全面提升蔬菜產業發展水平。
汭豐鎮蔬菜產業只是涇川縣蔬菜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截至目前,涇川縣已累計建成設施蔬菜園區52個、日光溫室1120座、鋼架大棚5426座,蔬菜種植面積達到3.7萬畝。全縣蔬菜總產量達7.3萬噸,總產值1.58億元。蔬菜種植戶7230戶,蔬菜從業人員1.42萬人,菜農年戶均收入2.19萬元,全縣農民蔬菜人均收入718.2元。
讓產業持續“造血”
去年以來,涇川縣緊緊圍繞基礎設施配套提升,采取“項目扶持、龍頭帶動、大戶聯建、農合帶動”等方式,做好產業發展文章。并通過對農業特色產業政策的引導,讓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種養隊伍中。
今年2月,涇川縣出臺《涇川縣農業特色產業扶持管理辦法》,按照“塬果川菜整縣牛”的產業布局,創新發展模式,提升發展質量,集聚資源、集中力量,加快推進農業產業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辦法》鼓勵全縣所有農戶當年新建蘋果園,由鄉鎮統計建園需求苗木,涇川縣自然資源局(果業局)整合項目資金免費提供所需苗木。
涇川縣還鼓勵農戶按照縣鄉統一規劃,在集中規劃區種植甘藍、花椰菜、西藍花、娃娃菜等高原夏菜和嫩綠黃架豆、透心紅蘿卜、涇州大蔥等地方特色蔬菜,落實標準化生產措施,實現一村一品,建設商品蔬菜基地,按照到戶資金管理辦法,每畝補助300元。
如今,涇川已從過去的品種雜、種植散、規模小、設施差的粗放階段,發展到今天的規模集中適度、管理措施精細、產品安全放心的現代化特色果蔬產業新格局。
(記者 段睿珺)
關鍵詞: 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 農業轉型高質量發展 涇川縣特色產業 果蔬產業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