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是金融公平的重要體現,也是打破城鄉二元金融壁壘、推動鄉村經濟振興、邁向社會共同富裕的必要舉措。普惠金融對于經濟發展的推進作用愈發的重要,普惠金融也越來越受到國家層面的關注與支持,已經成為金融領域的一個重要關注點。
一、普惠金融的國內實踐
近年來,在黨中央的領導下,各金融機構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的決策部署,全力提升金融服務水平,圍繞鄉村振興與共同富裕的戰略目標,推動普惠業務不斷下沉、發展,激發社會底層內在活力,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在普惠金融的實踐上也探索出了一整套豐富有效的發展“組合拳”:一是貨幣政策角度引導利率下行,為普惠信貸的發展打好相適宜的“地基”,滿足社會相對弱勢群體對于信貸價格的需求。二是以各大商業銀行為首的金融機構因地制宜,與所在地市、縣域乃至鄉鎮的產業情況相適應,持續迭代合適的金融產品。三是從上而下圍繞大數據、線上支付等金融信息技術,深化數字金融的應用與發展,構建數字普惠體系。四是從社會角度推動征信體系的建設,加大信用社會的宣傳與教育,促進社會建立良好的信用觀念。
二、中國農業銀行的普惠實踐
中國農業銀行作為長期扎根“三農”領域的大型國有銀行,一直以來致力于服務“三農”的重任使命。中國農業銀行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普惠發展相關要求,統籌規劃業務發展與風險防控,迅速組織建設普惠金融事業部門,不斷擴大普惠金融服務的廣度與深度,大力推進政企銀合作,提升服務水平與降低服務價格并重,努力打通普惠金融的“最后一公里”;精心創新服務,打造以“農戶+個人+小微”精準服務對象的普惠金融服務體系,提供各種普惠“e貸”創新產品,實現專業、高效和有溫度的金融服務。在這些努力下,中國農業銀行的普惠業務持續實現了高質量的發展。
三、普惠金融的實踐成果
目前,在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下,我國普惠金融的發展已取得一定成效:
從用信角度看,至2020年12月底,我國全國普惠小微貸款用信余額突破15.1萬億元,相比2019年余額11.58萬億元,凈增3.52萬億元,增幅高達30%;2022年新增小微貸款平均利率相對2019年呈平穩下降趨勢,僅約為5.1%;同時,2020年普惠小微貸款用信戶數約為3230萬戶,相對2019年大幅增加近20%。
從金融覆蓋率角度看,2021年我國的平均每1萬成年人擁有商業銀行分支機構將近2個,處于國際社會中上水平;地理覆蓋率則達到了97%,相對以往仍呈現穩定增加的趨勢;線上金融服務的普及率進一步提升,全國成年人使用率達到89.2%,較上年提升近4%,而且城鄉差距進一步減少。
可見,我國的普惠業務已經基本實現服務客戶數量進一步增加,金融信貸價格進一步下降,服務客戶范圍進一步擴大。中國普惠金融的發展方興未艾、未來可期。
中國農業銀行高郵支行 夏逸飛
關鍵詞: 普惠金融服務 中國農業銀行 數字金融應用與發展 數字普惠體系 鄉村經濟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