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貿易爭端下韓國熬過2019經濟寒冬促東亞抱團)
2019年12月31日夜,韓國首爾的氣溫跌破零攝氏度,樹葉凋零,儼然一幅寒冬的風景,而在首爾市區的普信閣,延續古老傳統的敲鐘儀式即將舉行,數千名韓國民眾聚集在現場,等待新年鐘聲的響起。
對于許多民眾來講,過去的2019年,韓國經濟并不盡如人意。有預估稱,韓國GDP同比增長很難超過2%,與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時持平。
蕭瑟的經濟更反映在人們心目中的年度詞匯上。2019年12月底,由韓國高校教授及學者發行的《教授新聞》發布了代表韓國2019年社會的成語“共命之鳥”,表示韓國內外不斷產生分裂,最終導致不良結局。這一成語也被外界認為很好地反映出分裂的韓國社會現狀。
有趣的是,該機構針對韓國的968名普通民眾也進行了相同問題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獲得第一名的是“輾轉反側”,其次是“勞而無功”、“多事多忙”、“枯木死灰”及“粉身碎骨”,而在排名前十的成語中,僅有“萬事亨通”一個詞為正面含義,這也是該調查自2010年啟動以來首次出現的情況。
在普信閣敲鐘的韓國市民代表在接受采訪時,提及最多的詞是“信心”及“活力”,此刻韓國民眾和經濟最需要的,莫過于此;而許多韓國企業及專家期待,通過中日韓地區經濟合作及擴大貿易自由化,為韓國經濟提供再次騰飛的基礎。
下行壓力大,韓國加大財政刺激
雖然韓國央行尚沒有發布2019年的經濟增長率數據,但韓國央行總裁李柱烈在新年記者會中,向現場媒體記者承認“我們對于去年的經濟增長率,難以預計能否達到或超過2%的預測值”,這不僅意味著韓國的經濟增長率將與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時持平,也是韓國央行首度承認2019年經濟增長率可能低于2%的預估值。
1月2日,韓國總統文在寅在韓國大韓商工會議所發表新年致辭,回顧在過去一年,韓國經濟迎來了來自內部與外部的艱巨挑戰,并表示韓國政府將重振經濟作為2020年工作的重中之重,為共同奠定富裕國家打造良好基礎。
此外,文在寅還表示,新的一年將致力于打造和平的外部環境下,實現互利共贏的經濟發展模式,并承諾將在就業、民生等多個層面杜絕不公平的現象,實現有質量的發展。
而值得注意的是,這也是繼去年以后,韓國總統第二次將政府聯合迎新會的場所定在商工會議所。韓國高麗大學經營學系教授、韓國經營學會會長李斗熙認為,這是韓國總統在經濟形勢仍然嚴峻的背景下,展示其決心的一種“信號”。
此外,國內外主要機構預測今年韓國經濟將實現2.2%~2.3%的增長率。其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為2.2%,韓國央行的預測則為2.3%,而為了保持這一目標,韓國政府計劃積極擴大財政響應,2020年政府預算規模達512萬億韓元,同比增加9.1%,成為自2000年以后財政預算增加速度最快的年份。
根據計劃,韓國政府將在上半年執行2020年度預算的71.4%,以刺激經濟。
韓國在全世界都可以算是外向型經濟體的典型,其在2019年的貿易情況也不容樂觀。
根據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于1日發布的數據,韓國2019年的總出口額為5424億美元,同比下降幅度10%,這也成為韓國自199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大的下跌幅度。
從國別來看,在韓國的五大主要海外市場中,除了對美出口增長0.9%,對中國、歐盟、日本及東盟的出口額均呈現下降趨勢。
韓國官方智庫對外經濟政策研究院(KIEP)認為,芯片市場的下滑、國際油價的下滑及中美貿易摩擦、韓日貿易爭端等外部因素,合計拉低韓國出口額共計569億美元(約合3960億元人民幣),占據當年下滑幅度的91%。
“桂花樹與春雨”
2019年無疑是充滿挑戰的一年。
李斗熙認為,中日韓三國之間的經貿關系時常出現波折,并容易受到來自區域外因素的影響。例如,中日之間的貿易從2012年開始曾連續5年出現下降,雖然2017年中日經貿又開始恢復,但2019年中韓及日韓間的經貿數據又呈現出下降的趨勢。而在每一個節點的背后,除了貿易形勢自身的變化,都出現了政治互信的危機。
2019年12月,第八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在成都成功舉行,三國領導人連日來頻頻互動,所談話題廣泛,冀望正視歷史,面向未來,拓展務實合作。
12月23日,文在寅在成都會見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文在寅表示,今天我們的會晤和溝通,就像“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這句杜甫的詩句,希望能成為實現韓中兩國新關系發展的“好雨”。三國領導人專程赴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共同種下桂花樹,李克強稱,“這棵象征中日韓友誼的桂花樹一定會根深葉茂,茁壯成長。”
韓國貿易協會上海代表處首席代表沈準碩則對于這個“桂花樹與春雨”的對話印象深刻。他認為,目前全球經濟的難題在增多,但包括人工智能、5G、智能汽車等在內,共同話題也在增多,也就意味著需要有更多人和更多國家的智慧進行結合,另一方面貿易保護主義正在猖獗,這對于貿易立國的韓國來講無疑會影響韓國經濟的“血脈暢通”,因此越是經濟大環境面臨下行壓力,越需要種下更多的“桂花樹”,也期待“春雨”來澆灌。
“即便是暫時性的爭端和爭議,在未來面前,一切顯得沒有那么重要了。”沈準碩表示,中國在韓日兩國的貿易爭端中,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并作為本次會談的東道主,積極幫助兩個國家坐下來進入對話階段,以對話解決爭端,有利于提升中日韓三國間的互信。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竺彩華則認為,能夠讓中日韓重新坐到一起,與貿易保護主義的風潮對于三國經濟所帶來的直接傷害,以及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有著密切關聯。
韓國各行業深耕中國元素
更加常態化與穩定的地區經濟合作體系,不僅將有助于中日韓三國間的經濟合作,同時大至核心產業的升級,小到每一個韓國企業和民眾的生活,也將為韓國自身的經濟活力的提升做出貢獻。
根據韓國經營學會的估算,在中日韓推動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RCEP)生效,并通過中日韓自貿協定的體系提升地區經濟合作的背景下,能夠在未來的10年內為韓國的GDP帶來0.8%~0.9%的經濟增長率,而這個增長率在中日韓三國中是獲益最高的。
韓中FTA民間對策委員會負責人也認為,地區合作的加快,不僅為企業,也將為每一個公民提供實實在在的機遇。
文在寅曾表示:“今年(2019年)對于韓、中兩國是具有歷史意義的年份,韓中關系取得重要進展。”跨年夜在普信閣等待敲鐘的工程師樸旻洙,現在中資游戲企業的韓國分公司工作。文在寅的這段話,對他而言更有深意。
根據韓國游戲產業協會(KAOGI)的統計數據,2017年~2019年,中資游戲企業對韓投資額增加至2萬億韓元(約合120億元人民幣),超過韓國游戲產業規模的10%。
樸旻洙曾在韓國游戲企業工作近五年,對于目前的中資游戲企業的工作環境非常滿意,并表示如果沒有中資游戲企業的出現,像他這樣十多年來專注于游戲的工程師,可能都沒有機會一直追求自己的夢想。
樸旻洙說,一個堅固、穩定并常態化的經濟合作體系,將為韓國產業提供更多的機遇,也為更多民眾提供對未來的信心。
關鍵詞: 韓國G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