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影視、文學作品中都提到吃糖會上癮,我們在生活中也會發現,有些人吃起糖來可謂“一發不可收拾”。那么,吃糖真的會上癮嗎?
據《北京晨報》介紹,《自然》雜志中一篇名為《糖的毒性真相》的文章提到,動物實驗證明,糖與煙、酒一樣,具有潛在危害,且會讓人上癮。文章稱,一方面,糖分會影響體內荷爾蒙,使大腦無法發出飽腹的訊號,肚子飽了都還想繼續吃;另一方面,糖會使大腦不間斷發出要攝入糖分的訊號,就像煙癮一樣,導致吃糖的人會越來越愛吃糖。
另外,據《生命時報》報道,研究人員表示,吃糖會影響大腦外部多巴胺水平,使大腦自身分泌的多巴胺減少。一旦不吃糖,多巴胺水平下降,人們就會對糖產生難以抑制的渴望,吃的時候興奮不已,不吃則焦躁不安,甚至大發脾氣。
這么看來,吃糖確實會上癮。除此之外,吃太多糖還可能導致人發胖、營養失調等。《錢江晚報》表示,據測定,每1克糖在體內可產生4千卡熱量,熱量太多消耗不掉,容易導致人發胖,也可能造成營養失調。另外,糖是酸性物質,會與堿性物質鈣結合,消耗過多的鈣質會讓人骨質疏松,容易發生骨折。
戒掉糖癮迫在眉睫,那么我們該如何科學地戒除糖癮呢?《揚子晚報》報道,專家表示,戒掉糖癮,應從行為、心理兩方面下手。一般人感到饑餓時會想吃糖,所以要讓血糖處于平穩狀態,如在兩餐之間加餐等做法有利于降低人對糖的渴求。其次,減少對糖的依賴,改變心態也是非常重要的,找到生活中除飲食外的更多樂趣,用其他的方式來慰勞自己或排遣郁悶,或有助于戒掉糖癮。
糖雖甜蜜,但適時拒絕“甜蜜的誘惑”也很重要。
關鍵詞: 吃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