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商集團(600774.SH)持續加碼醫療器械賽道。
6月27日晚,漢商集團發布公告,其控股孫公司上海融公社芳侯科技有限公司出資現金人民幣700萬元,合作方上海融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出資現金人民幣300萬元,雙方共同發起設立江蘇融公社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并于2021年6月25日取得昆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核發的營業執照。
漢商集團表示,通過設立上述合資公司,有利于拓展醫療器械供應鏈管理業務的影響力和市場占有率,更好地賦能醫療器械產業鏈的發展。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漢商集團在2020年切入醫療器械領域,此后持續布局。就在2021年1月,公司控股孫公司武漢漢商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投資成立上海漢商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和福州漢商醫療科技有限公司。
持續布局醫療器械領域
根據公告,本次投資標的注冊成本1000萬元,經營許可項目包括貨物進出口、技術進出口等。上海融公社芳侯科技有限公司出資700萬元,占注冊資本比例70%,上海融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出資300萬元,占注冊資本比例30%。
漢商集團表示,通過設立上述合資公司,有利于拓展醫療器械供應鏈管理業務的影響力和市場占有率,更好地賦能醫療器械產業鏈的發展。
目前,我國醫療器械行業增長迅速,已成為全球第二大市場。根據中國藥品監督管理研究會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數據,2019年,我國醫療器械主營收入約為7200億元。2021年至2022年醫療器械生產企業主營收入將有望突破萬億元,我國醫療器械行業復合增長率持續保持在15%左右,中國市場未來一段時間將維持高速擴容態勢。
2020年8月,漢商集團通過增資完成對上海融公社芳侯科技有限公司的收購,持股比例65%,進入醫療器械產業互聯網及供應鏈管理服務領域。2020年10月完成重大資產收購,以現金支付方式收購成都迪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權。兩項收購完成后,漢商集團主要業務變更為醫藥、醫療器械、商業及會展運營業務。
此后,公司還成立武漢漢商醫療器械有限公司,于2020年11月取得醫療器械經營許可證,并在北京、上海、湖南、福建等省市成立區域醫療器械貿易分支機構。
如今,漢商集團秉持“大健康+大商業”雙主業發展模式,以購物中心商業運營為基礎,拓展醫療大健康發展道路,聚焦藥品及醫療器械等相關健康產業領域,持續在中藥、生物醫學材料及醫療器械等方面布局。
其中,公司醫療器械目前業務主要在血透、影像、骨科、口腔、眼科、產科等醫療器械貿易領域。2020年,實現營收2430.42萬元,同比增長100%,毛利率達到74.07%。
擬切入醫美賽道引上交所問詢
有意思的是,在大健康領域,除了醫療器械外,漢商集團還將眼光瞄準了近來火熱非常的醫美賽道。
6月23日晚,漢商集團還發布公告,公司全資子公司漢商大健康擬以1950萬元投資設立全資孫公司漢商生物,專注于醫美產品領域,立足核心技術優勢,開發聚乳酸微球等醫美應用產品。
公告稱,待漢商生物成立及團隊成員到位后,由漢商生物團隊成員及相關人員等共同成立有限合伙企業對漢商生物進行增資,以1050萬元出資獲得增資后漢商生物35%股權,并在履行相應審批程序后實施。增資完成后,漢商大健康和新設有限合伙企業分別持有漢商生物65%、35%股權。
漢商集團表示,此次對外投資,將有效集聚公司、團隊等多方資源并專注于醫美產品領域,立足聚乳酸材料的核心技術優勢,圍繞生物材料技術平臺進行產品線的打造和拓展,重點開發聚乳酸微球等醫美應用產品,持續推進項目研發落地并不斷尋求新的市場化發展機會。
漢商集團稱,公司旗下迪康藥業的子公司迪康中科是國家生物醫學材料、新型醫療器械、藥物控制釋放等研發、產業化基地及學術推廣中心,成功實施了國家“863”高技術項目,是國內唯一可批量生產百萬級超高分子量聚乳酸及實現規模化生產醫用級聚乳酸材料的企業,已有可吸收骨折內固定螺釘、可吸收醫用膜、醫用冷敷貼等多類型產品上市。
然而這則公告卻迅速引來上交所的問詢函。交易所針對漢商集團之前從未提及醫美技術,要求公司作出說明;以及針對公司可能存在主動迎合市場熱點的情形,要求其披露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控股股東近1個月買賣公司股票的情況,以及未來6個月內是否存在減持計劃。
問詢函提到,漢商集團在收購迪康藥業相關公告中,未提及聚乳酸為主要產品,也未披露相關業務和財務信息,要求公司核實并補充披露與迪康中科生產相同或類似產品企業的名稱及市場占有率,迪康中科與醫美相關核心技術優勢的具體體現,包括專利和非專利技術名稱、剩余期限、醫美應用產品名稱和最近一年又一期的實際產銷量和主要財務數據;擬開發產品聚乳酸微球尚需完成的研發項目、研發周期和預計研發投入金額,并充分提示相關研發風險;根據相關規定,擬開發產品上市前是否需要開展臨床試驗、是否需要取得相關生產銷售許可,并充分提示相關審批風險。
(記者 汪靜)
關鍵詞: 漢商集團 持續布局 醫療器械領域 醫美賽道 上交所問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