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世紀疫情疊加百年變局使國際投資合作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但也蘊含新的機遇和希望。中國在積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背景下,推動對外投資合作高質量發展意義尤其重大。去年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背景下,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仍然實現了逆勢增長,當年流量躍居世界第一,為相關企業赴境外投資帶來堅定信心。
挑戰與機遇并存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宗芳宇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國際環境方面,受疫情、貿易投資保護主義抬頭等影響,全球對供應鏈安全、合規等重視程度明顯增強。同時,新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不斷深化,國際投資的業態、模式、規則更加復雜多元。這些都對跨國公司的國際化能力、適應和運用國際規則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商務部研究院副研究員王是業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直言,今年以來,全球局勢依然復雜多變,變異毒株和防控不力導致多國出現疫情反復,各方開展國際經貿活動面臨較大挑戰,今年全球跨國投資的恢復仍面臨較大不確定性。
“世界變局加快演進,大國地緣政治博弈,貿易投資保護主義、恐怖主義回潮等加大了中國企業對外投資合作的風險,而國際經貿規則的變化發展也對企業開展國際經營構成了一定程度的挑戰。”王是業說。
但機遇也蘊藏其間。宗芳宇表示,從國內環境看,為參與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國企業需要更高水平“走出去”,提高統籌國內國際資源的能力。特別是在數字化和綠色轉型的背景下,如何發揮業態模式、應用場景等優勢,加快推動對外投資結構優化與模式轉型,是企業“走出去”的機遇所在。
新形勢下中國企業“走出去”必須做好風險防范。在王是業看來,企業首先要充分了解東道國(地區)的形勢變化,準確識別潛在風險,對風險水平進行系統評估。除東道國(地區)自身風險之外,還應統籌考慮周邊和域外國家(地區)可能施加的潛在風險。
其次,企業要關注全球經貿規則的變化和升級情況,特別是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綠色發展和碳減排、跨國公司稅收改革等規則在各國(地區)的發展情況,以增強自身合規能力建設。
再次,企業不但要關注當前世界經濟形勢下部分海外資產的整合機會,也要評估未來疫情的發展態勢可能給相關行業帶來的影響;不但要積極尋求綠色發展、數字轉型帶來的投資機會,也要預判潛在進入壁壘和后續運行障礙。
積極發揮境外商會作用
在宗芳宇看來,境外中資企業商會作為母國、東道國和跨國公司之間的重要樞紐和橋梁,在當前形勢下,其高質量發展對促進經濟恢復、貿易投資復蘇具有促進作用。
談及如何推動境外中資企業商會高質量發展,宗芳宇建議從以下四方面著力:一是推動企業能力提升。充分發揮會長、秘書長單位和龍頭企業的引領作用,加大人才、資金、資源的配備,同時利用好外部資源,如智庫、專業機構等。
二是加強雙向投資促進對接。在“走出去”方面,要系統研究駐在國經濟、產業與政策情況,及時發布相關信息;在“引進來”方面,要積極宣傳中國自貿試驗區、自由貿易港等對外開放新平臺,讓駐在國企業更多地了解中國市場機遇。
三是加強合規引導。境外商會要幫助企業盡快提高能力;要重視對新規則的培訓解讀、對高風險問題的提示預警,尤其要關注中小企業的合規能力建設。
四是加強權益保護。包括及時發布調查報告,全面反映企業訴求;分析維權案例,提供借鑒參考;加強與駐在國政府部門的聯系,代表企業參與政策建言,幫助企業維護權益、化解爭端。
“上述四方面著力點若能夠形成合力,將為企業‘走出去’和雙邊投資合作作出更多貢獻。”宗芳宇說。
(記者 魏橋)
關鍵詞: 積極構建 新發展格局 中企走出去 挑戰 機遇 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