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泰基金創始合伙人、董事長盛希泰日前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創新創業是當前中國經濟最大的推動力,這一點也反映在目前的股權投資市場上,科技創業氛圍更加濃厚。在他看來,以“專精特新”為代表的一批創新型企業,在新技術、新業態等方面實現了技術突破,從近十年甚至更長時間的窗口來看,都是投資重點關注的領域。
宏觀層面,對于當前經濟形勢,盛希泰表示,從短期來看,全球經濟的信心在逐漸恢復,明年全球經濟復蘇有望達成共識。“從長遠來看,拋開投資、消費、出口的傳統分析方法,中國經濟持續的創新創業、年輕人獲得成功的愿望,是當前中國經濟最大的推動力。”他指出。
盛希泰將中國經濟的創新創業概括為“質”“量”兩方面內容:在“量”方面,據其介紹,即使在疫情沖擊下,我國日均新設企業約2萬戶。“這一數據已經足夠說明問題。沒有新生企業的增長,便無法支撐未來經濟的發展。”盛希泰表示,就“質”而言,近年來中國涌現出一批高質量、高技術的行業龍頭公司,也體現了科技創新、模式創新對于中國經濟的巨大推動力。
“‘專精特新’意味著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新經濟。”盛希泰認為,從投資角度而言,需要進行趨勢判斷,包括宏觀、社會形勢、投資者信心等多方面內容。目前頗受市場關注的“專精特新”企業,或是實現了新技術的壁壘突破,或是實現了新平臺式的技術創新。“這些都是代表未來的東西,從近十年甚至更長時間的窗口來看,國家、社會需要什么,便是投資重點關注的地方。”
“過去的三五年間,我們意識到,沒有原始創新是不可以的。”盛希泰表示。在他看來,是不是未來科技發展的大方向,是不是國家重點攻關的方向,是不是行業的真“領頭羊”,是篩選科技企業的重要依據。
對于未來重點聚焦的行業,盛希泰表示,“大科技、大醫療、大消費是未來十年投資的主旋律。在半導體和精密機床方面,國內技術仍然有待突破;在新材料領域,我國新材料的自給率需要提高;在大醫療層面,全球制藥企業50強排行榜中,中國只占5家,這與中國的市場地位不吻合。在大消費方面,中國還有很多消費層級的需求沒得到滿足。要追趕的領域還有很多,而這些領域在未來十年間一定會是重點發展的方向。”
從股權投資市場的變化來看,科技創新的“脈絡”同樣有所體現。盛希泰表示,目前股權投資市場在互聯網創業方面的氛圍有所減淡,而科技創業氛圍則更加濃厚。“科技基因”的滲透體現在各個領域,除了芯片等科技領域,不少新生的消費企業也都有科技屬性。
“當前的股權投資市場,可以說從雜亂無章到更加有序,從一哄而上到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創業有效的比率顯著提高了。”盛希泰表示,與此前相比,盡管當前創業項目的數量有所減少,但整體質量、成功率都有提高,所涉領域社會效益也有所提升。
(記者 羅逸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