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對制造業中小微企業等實施階段性稅收緩繳措施,進一步加大助企紓困力度。會議決定對今年四季度制造業中小微企業實現的企業所得稅和國內增值稅、國內消費稅及隨其附征的城市建設維護稅,以及個體工商戶、個人獨資和合伙企業繳納的個人所得稅(不含其代扣代繳的個人所得稅)實行階段性稅收緩繳。
實施階段性稅收緩繳措施
會議指出,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基礎,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是市場主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發展經濟、擴大就業、活躍市場、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進一步做好“六保”特別是保就業保民生保市場主體工作。針對大宗商品價格高位運行、生產成本大幅上升等對企業尤其是制造業企業帶來的影響,以市場化、普惠式方式加大幫扶力度,助力企業紓困,穩定市場預期和就業,促進工業經濟平穩運行。
值得關注的是,對年銷售收入2000萬元以下的制造業小微企業(含個體工商戶),其實現的稅款全部緩稅;對年銷售收入2000萬元至4億元的制造業中型企業,實現的稅款按50%緩稅,特殊困難企業可依法特別申請全部緩稅。
緩稅自今年11月1日起實施,至明年1月申報期結束,預計可為制造業中小微企業緩稅2000億元左右。另外,為紓解煤電、供熱企業經營困難,對其今年四季度實現的稅款實施緩繳,預計緩稅總額170億元左右。上述緩稅措施延期繳納時間最長為3個月。
會議要求,各地各相關部門要簡化緩稅事項辦理流程,加快辦理進度,加強政策宣介解讀,確保惠企政策精準直達快享,嚴防不符合條件的企業騙取享受緩稅政策。各省級財政要做好對市縣財政的轉移支付安排,確保緩稅政策落實和基層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不受影響。同時,面對嚴峻復雜的國內外形勢,要抓緊研究下一步對市場主體的規模性減稅政策,適時有針對性加強宏觀預調微調,回應市場主體關切。
多措并舉加大助企紓困力度
今年以來,全球大宗商品價格過快上漲。10月18日,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上漲6.7%,漲幅比上半年擴大1.6個百分點;其中9月份同比上漲10.7%,環比上漲1.2%。同時,前三季度,全國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上漲9.3%,漲幅比上半年擴大2.2個百分點;其中9月份同比上漲14.3%,環比上漲1.1%。此前,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就此表示,上游大宗商品原材料漲幅過高過快,給下游企業帶來了生產經營壓力。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制造業國家,大量中小微企業是制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發展經濟、擴大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此次國常會主題再次聚焦中小微企業,這也是10月份以來國常會連續三次部署支持中小微企業。10月8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在針對“支持煤電企業增加電力供應”方面,就已經提出實施階段性稅收緩繳政策,引導鼓勵金融機構保障煤電企業購煤等合理融資需求。10月21日,國家稅務總局也發文指出,對煤電和供熱企業今年四季度應繳納稅款全部辦理緩稅,并加快進度、加大力度、完善制度,確保各項減稅、退稅、緩稅措施落地落細。截至10月20日,全國稅務系統共為納入“電力保供”稅收扶持的煤電和供熱企業辦理“減、退、緩”稅75億元。
此外,為進一步激發中小企業活力和發展動力,工信部正牽頭對中小企業劃型標準進行重新修訂,推動新標準更加科學合理。同時,政策措施出臺緊扣經濟形勢變化和中小微企業發展面臨的實際困難問題,可操作性有效性強,集中體現在減輕稅費、增加信貸、培育企業、優化服務上。在減輕稅費方面,推出了減免小微企業增值稅和所得稅、提高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等政策。
(記者 劉倩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