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網訊(記者/湯文詩 通訊員/穗商務宣)1月26日,記者從廣州市商務局獲悉,2021年實際外資規模突破500億元,利用外資質量持續提升,在“十四五”開局之年交出一份亮眼的答卷。
廣州市商務局有關負責人介紹,2021年廣州積極貫徹落實國家和省“穩外資”部署,充分發揮外資作為國內國際雙循環連接紐帶和促進動力作用,采取一系列積極舉措,有效應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和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沖擊。
利用外資“十四五”開局成績斐然
實際外資連續4年跨越式能級提升。2021年,廣州市實際使用外資543.26億元,同比增長10%,較2019年同期增長18.3%,兩年平均增長8.7%,外資規模居全國前列。實際外資首次突破80億美元,連續4年每年跨越一個“10億美元”臺階。新設外資企業4048家,同比增長50.2%。外資企業以占全市企業總量不到2%的數量,貢獻了全市超過50%的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和增加值、超過60%規模以上工業高技術產值和35%以上進出口總額,是廣州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
大項目引資擴流成效顯著。在穗投資的世界500強企業累計達330家,投資項目累計1468個。實際外資1億美元以上大項目占全市比重近七成,阿斯利康、現代汽車氫燃料、聯合利華等一批龍頭項目成功落戶。本土創新型總部企業境外上市后加速在穗“反哺”布局,參與全球資本配置能力不斷增強。
賦能重點產業創新提速。服務業引領利用外資,新設外資企業、實際外資分別增長51.7%和16.4%。其中,現代生產性服務實際外資增長6%,助力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新能源和智能汽車實際外資占比超過18%,生物制藥增長4.1倍。百濟神州、阿里健康、藥師幫、小馬慧行等行業領先企業推動生物醫藥、智慧醫療、數字經濟等創新領域快速發展。
國家級開放平臺支撐貢獻。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自貿試驗區作為對外開放前沿和利用外資高地,貢獻全市超過50%的實際外資,其中黃埔區、南沙區均突破100億元。中新廣州知識城、天河CBD、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等集聚區,通過利用外資更好地實現補鏈、固鏈、強鏈、擴鏈,成為外資高質量發展的新晉載體。
深度參與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外商投資推動提升消費品質,零售業、現代商務服務、新型生活性服務、現代貿易物流服務實際外資分別增長59.6%、83.7%、61.8%和44.3%。新鴻基南站TOD、珠江太古商業等大型綜合體項目落地,打造廣州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新引擎和新地標。唯品會、名創優品、逸仙電商等企業積極促進直播電商發展,推動傳統商貿業數字化轉型。
穩穩當當服務外資融入“雙循環”
強服務穩預期。廣州舉辦在穗跨國公司總裁春茗和多場重點國別企業投資交流活動。市穩外資工作專班多部門聯動,為重點企業解決恢復連續供電、規劃用地、高管及家屬返穗、外籍員工接種疫苗、關鍵物料進口通關等實際問題。健全市、區兩級外商投訴服務機制,切實保障外商投資企業合法權益。外資企業扎根廣州信心企穩,世界500強企業在穗增資超400億元。
強招商穩增長。廣州實施產業招商“導流”“滴灌”計劃,構建重大產業項目3+X招商服務新機制,聚焦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等領域21條重點產業鏈,強化產業鏈招商和會展招商。高規格舉辦第七屆中國廣州國際投資年會,發布全市首個全球招商宣傳片,首次在全球4大洲5個國家設立6個城市分會場,簽約項目183個,投資總額超8600億元。全年赴市外舉辦招商活動139場、走訪目標企業近1300家,精準服務在穗外資企業超500家次。
強平臺穩支撐。推出全國首個投資政策智能化運算服務平臺“投資政策大算盤”,實現投資者“一鍵直達”廣州最新產業政策,快速作出投資決策。率先啟動7200億元金融支持穩外資戰略合作計劃,近千家外資企業獲得超過1千億元融資。依托130屆廣交會、第四屆進博會、海絲博覽會搭建政企對接平臺,鼓勵在穗外資企業深度拓展國內市場,參與供應鏈產能對接,推動會展客流轉化為投資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