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去年12月3日工信部印發《“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之后,多地出臺“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結合地方優勢,明確工業低碳發展和新興產業發展的工作目標。規劃提出,到2025年,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單位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污染物排放強度顯著下降,重點行業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降低10%,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降低13.5%。推廣萬種綠色產品,綠色環保產業產值達11萬億元。
專家表示,規劃對于加快推進工業企業綠色轉型,提高能源資源的利用效率,實現“雙碳”目標和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的推動意義。
工業綠色發展成果顯著
“十三五”期間,我國工業綠色發展交出了優異的成績單。來自工信部的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我國工業綠色發展取得積極進展,一是綠色化改造步伐加快,二是綠色低碳產業增長勢頭強勁,三是綠色制造體系初步形成。2020年,我國冶金渣、尾礦等大宗工業固廢綜合利用量約20億噸,廢紙、廢鋼鐵、廢塑料等十種主要品種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量達到3.8億噸,重點行業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比2015年降低20%以上。
與此同時,我國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重大戰略決策,對工業綠色低碳轉型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2021年,我國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力度持續加大,工業綠色低碳轉型深入推進,前8個月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4.9%。重點大中型企業噸鋼綜合能耗水耗、原鋁綜合交流電耗等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近年來,工信部以綠色工廠、綠色產品、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為主要內容,推動打造綠色制造體系。通過政策支持、標準建設、示范引領,加快創建具備用地集約化、生產潔凈化、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等特點的綠色工廠。優先在鋼鐵、有色金屬、化工、建材、機械、汽車、輕工、食品、紡織、醫藥、電子信息等重點行業選擇一批工作基礎好、代表性強的企業開展創建綠色工廠工作。工信部已經推出了五批綠色制造綠色工廠,對工業企業起到了示范引領作用。
“目前,工業和信息化部已聯合有關部門,編制完成了鋼鐵、有色金屬、石化化工、建材等工業領域重點行業的碳達峰實施方案,后續將按照統一的要求和流程陸續發布。”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司長黃利斌表示。
多地布局綠色環保產業
值得關注的是,規劃提出,到2025年,我國綠色環保產業產值達到11萬億元。在壯大綠色環保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明確加快發展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綠色智能船舶、綠色環保、高端裝備、能源電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日前,河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布《河北省“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明確了“十四五”主要目標:到2025年,河北省工業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綠色轉型取得顯著成效,綠色低碳工藝技術裝備廣泛應用,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綠色制造水平全面提升。“十四五”期間,河北省將對1000家高耗能、高排放企業實施“千企綠色改造”工程,進行重點綠色化改造。屆時,河北全省鋼鐵、水泥、平板玻璃行業重點企業要全部建成省級以上綠色工廠。
工業是廣西經濟發展的頂梁柱,是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邁向中高端的關鍵。近日,廣西印發《廣西工業和信息化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明確,將投資1300億元發展綠色環保產業,培育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新材料、綠色環保等新興產業,推動快成長、上規模,增強工業發展新動能。到2025年,全區新興產業產值達到7000億元左右。
《云南省工業綠色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了優化調整工業結構、提升工業能效水平、推動工業低碳發展等八方面重點任務,明確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60%,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下降15%。重點行業和重點區域綠色制造體系基本建成,綠色能源和綠色制造實現深度融合發展,節能環保裝備產業形成規模,新能源裝備制造水平顯著提升。
完善綠色政策市場機制
隨著“雙碳”目標的推進,國內資本市場對ESG(環境、社會和治理)的關注程度日益提升。上市公司積極強化踐行ESG理念。近日,中國證監會上市部主任李明在某論壇上表示,證監會研究穩步推進ESG信息披露相關工作,推動上市公司引領綠色發展、履行社會責任、提升治理水平。現階段堅持自愿披露原則,即真實、準確、完整,不能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和重大遺漏。后續可根據事實總結情況,持續規范披露指標,擴大強制性披露范圍。
財政部專家庫專家、360政企安全集團投資總監唐川表示,工業企業在壓縮碳排放方面面臨著巨大的改革壓力,而這也倒逼企業必須逐步對其供應鏈和生產中產生的碳排放進行優化。
從已經發布“十四五”戰略規劃的企業看,光大環境、首創環保等不少企業著眼環境修復、綠色循環、節能低碳等新興領域;2020年成立的國家綠色發展基金投資重點是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生態修復和國土空間綠化、能源資源節約利用、綠色交通、清潔能源等領域。可以發現,環保行業的著重點已經從“傳統環保”領域轉向“新興環保”領域。
生態環境部日前表示,積極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優化能源結構,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實施節能降碳改造工程項目;開展碳捕集、利用與封存試點示范;控制工業、農業、廢棄物處理等非能源活動溫室氣體排放;增加森林、草原及其他碳匯等。
按照規劃要求,我國將完善綠色政策和市場機制,建立與綠色低碳發展相適應的投融資政策,嚴格控制“兩高”項目投資,加大對節能環保、新能源、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等的投融資支持力度。推進全國碳排放權和全國用能權交易市場建設,加強碳排放權和用能權交易的統籌銜接。
此外,推動完善支持工業綠色發展的綠色金融標準體系和信息披露機制,支持綠色企業上市融資和再融資,降低融資費用,研究建立綠色科創屬性判定機制。
(袁芳)
關鍵詞: 落實規劃目標 推進綠色轉型 工業綠色發展 成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