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網訊(記者/貢丹 見習記者/宋少航)“創新,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牛鼻子’。”2022年全國兩會召開在即,住粵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總商會副會長、白云電器董事長胡德兆接受南方網記者采訪時表示,要持續推進技術創新、制度創新、人才創新,加快推進制造業轉型升級,助力穩中求進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他鼓勵廣大企業家做深做優企業護城河,增強市場核心競爭優勢,在國內國際雙循環格局構建和“十四五”規劃實施中更好搶抓發展機遇。
圖為胡德兆委員。攝/宋少航
堅持創新驅動
推動制造業轉向“技術密集型”
當前,全球疫情持續變化,國際局勢嚴峻復雜,國內經濟發展面臨多重壓力。胡德兆表示,制造業是國家經濟的主導產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堅持創新驅動,推進制造業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型升級,這是穩中求進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
近年來,廣東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出臺多項支持科技創新的政策,加大企業創新普惠性支持,多舉措促進創新要素流動,保障實現經濟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南粵大地上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綠色低碳、生物醫藥、數字經濟、新材料、海洋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強勁,各產業轉型升級的腳步明顯加快。對此,胡德兆深有感觸:“以白云電器為例,我們積極響應黨委政府號召,實施數字化工廠智能制造項目,探索應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轉型為‘產品+服務’電力能源綜合解決方案服務商,取得了良好成效。”
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下一步如何走?胡德兆表示,應加快裝備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加快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動新一代信息網絡升級,同時做好傳統基礎設施的智能化改造。他特別提到,要重點孵化和培育國家工業軟件項目,提升國產工業軟件水平,解決這一領域“卡脖子”的問題。
加快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的轉化應用也是胡德兆的關注點。他建議,聚焦國內外跨國公司實驗室、特色學院、獨立研究所等科研機構以及技術轉移和科技服務機構,支持學院、學會、學派、企業實驗室等科研共同體發展,引導創新資源向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傾斜,全面增強源頭創新能力。
完善體制機制
使創新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能
近年來,廣東全面推進體制機制創新,推動資源向優質企業和產品集中,有力推動大灣區高質量發展。
胡德兆建議進一步完善有利于各類資本、人才等創新資源發揮效用的制度環境,營造更加公平競爭營商環境,落實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市場體系,切實提高要素質量和配置效率。“要立足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進一步通過體制與機制創新,加快大灣區的資源整合,實現整個區域內各種要素的自由流動,實現高度開放并與國際接軌。”
胡德兆高度肯定廣東培育發展二十個戰略產業集群這一政策舉措,認為應進一步推動產業集群式發展,構建全鏈條服務體系及服務平臺,促進科技創新成果產業化,協同推動產業鏈數字化轉型的步伐,實現從“產業集群”向“科技集群”的轉變,從“制造大省”向“制造強省”轉變。
“高質量發展還必須要有高質量的人才隊伍。”胡德兆認為,創新人才培育體制機制同樣不可忽視,要不斷健全產教融合體系,在人才引進、培養、使用、評價、激勵和保障方面予以更多政策支持,保證大灣區的各類人才供給。
關于企業家應如何應對新變化、新作為,胡德兆建議充分發揮聰明才智、創新經營管理工具,著力做好企業經營管理工作。他表示,企業家不能等靠要,只有不斷修煉“內功”,不斷提高適應環境的能力,保持市場競爭核心優勢,才能更好把握“十四五”規劃實施的時代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