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行網站3日消息,央行金融穩定局發文指出,從時序看,高風險銀行機構數量從2019年三季度的649家峰值水平,連續六個季度下降至316家,“十四五”期末有望壓降至200家以內。
文章稱,經過集中攻堅,我國金融體系長期積累的風險點得到有效處置,金融風險整體收斂、總體可控。有信心、有條件、有能力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文章還提到十九大以來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取得的重要成果。包括,果斷處置高風險企業集團和高風險金融機構。針對“明天系”“安邦系”“華信系”、海航集團等風險程度高、資產負債規模大,嚴重威脅金融體系穩定的企業集團,有關部門“精準拆彈”。穩妥處置錦州銀行、恒豐銀行等一批對金融體系有較大風險外溢性的中小金融機構風險。
全面清理整頓金融秩序。集中整治互聯網金融亂象,已轉入常態化監管。P2P網貸平臺全部退出經營,未兌付借貸余額從最初的1.2萬億元下降至4900億元。有效遏制境內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氣,中國境內比特幣交易量全球占比從90%以上迅速下降至10%。嚴厲打擊亂辦金融、“無照駕駛”等非法金融活動,開展打擊非法集資犯罪專項行動,過去五年累計立案查處非法集資案件2.5萬起。將互聯網平臺企業的金融業務全部納入監管,規范持牌機構與互聯網平臺公司業務合作,強化金融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維護市場秩序。
有效壓降影子銀行風險。出臺資管新規及配套細則,集中整治違規同業業務、違規加杠桿、違規表外業務和違規套利、脫實向虛等亂象。從2017年到2021年,五年拆解的高風險影子銀行業務規模25萬億元。資管產品凈值化比例顯著提升,截至2021年末,凈值型產品募集余額占全部資管產品募集余額的84.4%,較2018年末提高37.9個百分點。
堅決懲治金融腐敗分子。堅決懲治金融風險背后的腐敗問題、監管失守及違法犯罪行為,最大限度追贓挽損,減少國家損失,形成強大震懾。既查辦賴小民、孫德順等大搞利益輸送和權錢交易的“大老虎”,也查處各級金融機構中形形色色內外勾結、監守自盜、靠金融吃金融的“碩鼠”“蛀蟲”,還懲治“明天系”“安邦系”“華信系”等機構的不法金融“大鱷”。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