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網迅(記者/利嘉偉 通訊員/劉涵)3月9日,省農業農村廳舉行發布會,正式發布2022年廣東省農業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并介紹近年來全省農業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的推廣應用的相關情況。
發布會現場。記者 利嘉偉 攝
據介紹,2005年開始,廣東連續18年發布農業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一大批農業新品種和新技術獲得推廣應用。到2021年,全省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71.3%,水稻等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98%以上,主推技術到位率98.5%,各項指標均居全國前列。
今年發布農業主導品種114個、主推技術165項,都是經生產實踐檢驗、能增產增收、可復制可推廣的優質高效品種和先進適用技術。
做給農民看 帶著農民干
農業品種和技術繁多,單憑農民自身力量,發掘稱心如意,因地制宜的良種良技,顯然不太現實。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林綠表示,“官方主推”的形式就是一個很好的風向標,主推目錄上的都是經篩選后最優良、最能夠發揮作用、也最符合廣東本土生產所需的品種和技術。
以種博會為例——省農技推廣中心作為主要承辦方之一的廣東種業博覽會,已經連續舉辦了20屆,深受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截至目前已經累計示范推廣近十萬個品種、近300套技術,其實很多主導品種、主推技術都源于此。各家的品種和技術家底在同一個平臺展示出來,通過比拼脫穎而出,逐步被遴選為種博會專家推薦品種、全省乃至全國的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通過這種聯動產業,田頭示范展示的推廣模式,切實做到了“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最終為農民服務,讓“農技到田頭,農民嘗甜頭”,極大提升了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推廣效率。
主導品種供不應求 市售價格節節高升
科技已成為全省農業農村經濟增長最重要的驅動力,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引領產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保護生態環境作出了重要貢獻。
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何秀古表示,在農業農村部和省農業農村廳指導支持下,省農科院和海豐縣人民政府合作共建全國農業現代化科技先行縣,在海豐引進了12個水稻品種進行試種,篩選并推廣最適合在海豐種植的3個主導品種,稻米品下都取得突破,市場每公斤售價提高4塊錢以上,并且市場供不應求,農民種植水稻每畝增收300多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另外在茶葉、荔枝、蔬菜、生豬、水產等海豐特色產業,都實現了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的全覆蓋,海豐農產品正逐步實現優種優技、優質優價。
多措并舉創新農技推廣服務方式
針對廣東省部分市(縣)基層農技推廣機構弱化、人員老化、技術退化的狀況,聚焦服務廣東主導產業與特色產業,省農業農村廳從2020年起開始創建農技推廣服務驛站;著力打造廣東精勤農民網絡培訓學院、廣東《首席專家談農技》2個線上服務平臺,前者以培訓視頻為主,滿足農民碎片化學習需求,后者主打首席專家直播,推介良品,講解良技,指導防災減災。
省農技推廣中心聯合華南農大、省農科院、省科學院等涉農相關院所,通過專家們的“傳幫帶”,調動基層農技人員和鄉土專家,組建了24支產業技術服務“輕騎兵”隊伍。以“就近服務、快速響應、及時解難”為核心,為農民百姓在生產過程中遇到的急切技術需求“把脈問診”。
接下來,省農業農村廳將把推廣農業主導品種、主推技術作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措施,緊緊依托全省各級農技推廣機構,充分發揮農技推廣服務驛站作用,用好廣東精勤農民網絡培訓學院、農技服務“輕騎兵”、首席專家談農技等平臺,繼續引導農民科學選用優良品種和先進適用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