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網訊 衡量一個城市的營商環境指數,企業家是最有發言權的群體。
日前,《開平市企業服務年暖企“十八條”》(下稱開平暖企“十八條”)正式印發,力度空前,是當地不少企業負責人對該項政策的最直觀評價。
從具體內容看,開平暖企“十八條”聚焦鼓勵企業做大做強、支持企業開拓市場、支持企業技術改造、提升企業創新動力、促進企業轉型升級、支持產業集群人才發展、鼓勵企業掛牌上市等七大方面,制定了共18條細則,干貨滿滿。
“以縣為主角的地區競爭,是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中國經濟奇跡能夠奇上加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的最大秘密。”這是著名經濟學家張五常在《中國的經濟制度》提出的觀點。從這個觀點出發審視開平暖企“十八條”,我們可以感受到這個縣域經濟體“蓄水養魚”的決心,更能看到開平打造先進制造強市的雄心。
新的環境??精準施策打造良好營商環境
力度空前、施策精準、導向鮮明,是開平暖企“十八條”的三大特點。
力度空前,首先體現在獎勵金額上。例如,對符合條件的“鏈主”企業,開平將給予最高1000萬元獎勵;在境內成功上市的企業,分階段一共給予400萬元的獎勵,在科創板和創業板上市的在以上基礎上再給予100萬元的獎勵;支持產業集群應用工業互聯網實施整體數字化轉型升級,每個產業集群補貼金額不超過500萬元……
在政府過“緊日子”的背景下,開平依然送上政策“大禮包”,用前所未有的扶持資金獎勵企業,其用意不言而喻:通過開展“企業服務年”行動,出臺暖企配套政策,增強企業發展信心,為開平產業提速培育新動能。
除了獎勵力度大,針對性強也是開平暖企“十八條”的重要特點之一。總體來看,政策聚焦當前企業各項經營成本增加的痛點問題,做到了對癥施策、精準施策。
以企業發展需求為導向,是開平“暖企十八條”出臺的立足點。例如,該市將對普通工業企業(不含高耗能企業)在2022年一季度實際產生的電費,按其繳費金額的3%給予補助;對2022年上半年在開平市重點工業園區內新租用廠房1000平方米及以上且實際生產的制造業企業,給予上半年租金50%的補貼,單個企業最高50萬元;對參加《江門市重點展覽計劃》的境外專業性質展覽會的企業,開平將在展位費、人員費和展品運輸費給予支持,每個國外展位(按標準展位9平方米計算)最高支持額為2萬元……
在政策導向上,開平暖企“十八條”結合當地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迫切需求,旗幟鮮明地提出要支持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促進全市產業集群企業的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
例如,企業打造工業互聯網標桿示范項目(工業企業工業互聯網應用標桿、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標桿)的,開平將按每家企業補貼不超過該企業標桿示范項目總投入金額的50%,單個項目不超過100萬元;支持產業集群應用工業互聯網實施整體數字化轉型升級,每個產業集群補貼金額不超過500萬元。
綜上所述,不難發現,全面提高政府服務企業的質量和水平、優化投資和營商環境,這兩條主線貫穿開平暖企“十八條”的全文。在當下區域競爭日趨白熱化的背景下,此舉不僅表明開平對自身定位有著清醒的認識,更凸顯了僑鄉為企業發展打造良好營商環境的決心。
新的臺階??政策加碼推動制造企業發展提速
做大產業“堆頭”,是開平打造先進制造強市的必由之路。
梳理開平暖企“十八條”,各條細則有的放矢,結合當前企業發展需求,多措并舉鼓勵企業做大做強。特別是在支持制造業發展上,該市進行扶持政策“加碼”,全力推動制造業企業發展提速。
其中,給予“鏈主”企業千萬大獎,是暖企“十八條”的最大亮點之一。仔細分析這條細則,從獲獎企業的條件來看,可見開平支持制造業企業加快發展、帶動產業集群做大做強的用意:企業上一年度主營業務收入不低于20億元、主營業務收入在江門市內產業鏈中排名前三、在江門市內配套的產業鏈上下游市場主體不少于10家……
除了寄望“鏈主”企業發揮帶動作用,圍繞發展提速,開平還出臺多條舉措,推動企業“虎”力全開、提升產能,破解當前企業“星星多月亮少”的產業短板。
例如,對2022年上半年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10%及以上的規上制造業企業(不含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產值同比每增加500萬元,該市將獎勵1萬元;2021年上半年以來新投產的規上制造業企業,2022年上半年產值每新增500萬元,該市將獎勵1萬元。綜上,單個企業最高獎勵100萬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為了助力生產提速,推動更多企業進行技術改造,也成為開平暖企“十八條”的重要發力點。
例如,開平將重點支持工業企業生產經營中5G模塊、智能傳感器、網絡設備等關鍵設備器件更新改造和信息化改造項目。其中,對固定資產投資總額500萬元以上、購置設備總額不低于200萬元的技術改造項目,項目完工后,開平市財政按項目核定的設備購置額(不含稅)不超過10%予以事后獎補,單個項目最高獎勵金額300萬元。
如果說,給予“鏈主”企業千萬大獎、鼓勵企業增資擴產、推動企業進行技術改造等政策,其背后的產業邏輯主要是激發企業的內生動力。那么,支持企業上市、吸引異地上市企業遷入開平,則是暖企“十八條”借助外力做大做強區域產業規模的重要嘗試——上市公司提質增效的動力被資本市場充分激發后,具備明顯的“放大效應”,還會帶動創新研發投入不斷加大,有助于推動區域產業轉型升級。
著眼于此,開平暖企“十八條”提出,對在境內成功上市的企業,該市將分階段一共給予400萬元的獎勵,在科創板和創業板上市的在以上基礎上再給予100萬元的獎勵。同時,異地上市企業將注冊地遷入開平市的,享受本條政策全過程獎勵;由H股回歸A股且募投項目落在該市的,同樣享受本條政策全過程獎勵。
內外發力,雙管齊下。我們相信,有了暖企“十八條”的政策加持,開平打造先進制造強市將擁有更足的底氣,經濟總量有望邁上新的臺階。
新的引擎??充分展現深入改革創新的決心
走進大山深處,探索宇宙奧秘。
位于開平市金雞鎮的江門中微子實驗站,建成后將成為世界中微子研究的最前沿陣地。未來,像實驗站這樣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將成為開平科技創新的強勁引擎。
開平市第十四次黨代會報告提出,要以創新驅動為第一動力,深入實施“改革創新”行動。今年的開平市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要強化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加強人才發展支撐。
從開平暖企“十八條”的各項細則看,不少重點政策的著眼點均在于創新,充分展現了該市深入實施“改革創新”行動的決心。特別是為了推動企業創新發展,暖企“十八條”多條細則均著眼于破解產業創新難題,用“真金白銀”鼓勵企業創新。
例如,為了提升企業創新動力,對科技部認定(或立項)的重點實驗室、新型研發機構、離岸研發機構,開平將分別資助500萬元、300萬元、300萬元;對省科技廳認定(或立項)的重點實驗室、新型研發機構、離岸研發機構、院士工作站,分別資助200萬元、200萬元、100萬元、50萬元;對通過省認定的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省級工程實驗室,給予50萬元建設經費資助。
打造先進制造強市,需要更多創新產業作為支撐;培育更多創新產業,背后離不開創新人才的推動。如今,隨著創新被擺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意味著開平對創新人才的需求也將明顯增加。具體到暖企“十八條”,開平可謂求賢若渴,一個個頗具含“金”量的細則釋放出“千金買馬骨”的強烈信號。
為了支持產業集群人才發展,開平將對該市年度財政貢獻額度1500萬元(含)至3000萬元、3000萬元(含)以上的產業集群重點企業,對其年度工資、薪金所得收入額超過30萬元的高管、骨干人才,分別給予當年繳納工資、薪金所得個人所得稅地方留成部分的50%、100%一次性獎勵,每人每年最高獎勵50萬元。
值得期待的是,開平還將對該市特色產業集群重大項目企業和重點企業引進的創新領軍人才給予最高200萬元資助,對引進的創新科研團隊給予最高1000萬元資助;對新設立并招收博士、博士后的博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開平將分別給予50萬元、50萬元、30萬元一次性建站補貼。
誠然,與國內一線城市相比,開平為優秀人才開出的條件仍然有較大差距。但站在縣區層面,開平暖企“十八條”可以說誠意十足,引才力度不可謂不大;像江門中微子實驗站這樣的科研平臺,也足以讓廣大創新人才大展宏圖。
創新潮涌,澎湃不止。不難預見,隨著開平暖企“十八條”落地生根,一曲曲以創新為旋律的動人樂章,將在碉樓之鄉奏響。
南方日報記者 董有逸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