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網訊 生育、教育、醫療、養老……這些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基本公共服務有新規劃。日前,《珠海市基本公共服務“十四五”規劃》(下稱《規劃》)正式出爐,未來五年,珠海基本公共服務將全面實現提質增效。
《規劃》聚焦九大領域,致力于讓人民群眾高水平實現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擁軍優撫和文體豐富。
當前,珠海全市上下正以“產業第一、交通提升、城市跨越、民生為要”為工作總抓手。城市規模擴大和民生水平提升,都與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水平密切相關。在珠海,一場圍繞“補短板、促均衡、強特色”的公共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正加速行動,助力民生幸福樣板城市建設。
三大信號
促進東西部服務資源均衡發展
地方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目標對象是廣大人民群眾。既然是與人息息相關,解讀《規劃》就要關注珠海人口變化。
廣東“七普”數據顯示,2020年珠海常住人口243.96萬人,十年間增加87.94萬人,年平均增長率為4.57%。從“六普”的156.02萬人到“七普”的243.96萬人,可以看出,近十年來,珠海人口一路狂奔,朝著“大城市”目標邁進。
人都流向了哪里?珠海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香洲區常住總人口約為112萬人,以一區之力占據全市人口總量的半壁江山。目前,以香洲區為主的東部主城區人口聚集程度高、社會公共服務配套相對完善,而以金灣、斗門為主的西部地區,公共服務資源較為薄弱,形成東密西疏的格局。
《規劃》創新提出,珠海要加快建立“資源隨人走”的基本公共服務資源配置機制,切實提高資源利用率。“城市的發展壯大都是伴隨著人口規模的擴大,從而有更多的產值、稅收等經濟效益。”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首席專家陳廣漢認為,珠海還要注重多吸納年輕人口,用人才政策吸引更多年輕人在這里安居樂業。
可以看到,解讀《規劃》的首要關鍵詞是:人口紅利。隨著人口資源的加速流動,未來哪個地區擁有更多的人口增量,也將擁有更大力度的公共服務資源傾斜。
另一個關鍵詞是:補齊短板。珠海提出將聚焦教育、醫療、住房等重點領域發力。在教育領域,未來幾年聚焦解決人口增長和公辦學位的供需矛盾;在醫療領域,將聚焦東西部地區醫療衛生資源配置均衡化,筑牢基層衛生服務網。
據統計,截至2020年底,全市60周歲以上的老齡戶籍人口24.4萬人,占總戶籍人口的10%。雖然目前珠海老齡化程度還比較低,但全市老齡人口數量在過去15年間實現了倍增?!皯獙淆g化”也成為珠海未來幾年提供公共服務的關鍵詞。
珠海提出,到2025年,養老床位中護理型床位比例達到55%以上,社區內每千名老年人配備1名社工,65歲以上老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75%,特殊困難老年人月探訪率達到100%。
一個特色
破除機制障礙讓港澳人士融入珠海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深入推進,近年來珠澳兩地在民生領域涌現出了許多新探索、新實踐。截至去年11月底,珠海累計為澳門居民發放珠海社保卡超過5萬張。
澳門居民擁有珠海社??ǎ谥楹<纯上硎芘c市民同等待遇的醫療保障等,為他們在珠工作生活提供了堅實基礎。“這些都是非常好的探索實踐。未來珠澳兩地在基本公共服務領域都要實現規則銜接??梢韵仍跈M琴試驗,取得經驗后再在珠海復制推廣?!睆V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執行會長彭澎說。
記者梳理發現,此次《規劃》也有許多涉及粵港澳三地公共服務深度融合領域的內容。在疫情常態化防控背景之下,珠澳已經建立聯防聯控機制,在兩地溝通聯系、信息共享等領域實現互助合作。
在此基礎上,珠海還提出,未來五年,珠澳要建成緊密型疫情聯防聯控機制,實現兩地醫療衛生機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傳染病疫情網絡直報率達到100%,珠澳醫療轉診制度實現重大突破。雙方要在出入境檢驗檢疫、病例轉運、珠港澳三地疫情防控形勢綜合研判、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演練等方面進行全面深入合作。
粵港澳三地融合發展,促進人才要素加速流動是重要一環。近年來,粵澳兩地持續在專業人才跨境執業領域先行先試,讓眾多導游、建筑師、醫師等專業人才匯聚珠海。
此次《規劃》還提出,要支持鼓勵更多港澳人才在珠海創新創業,加大資金扶持力度、推進跨境公共服務對接,進一步破除港澳人員在珠就業創業、社會保障、執業資格等機制障礙,為港澳人才在珠就業提供更加便利的環境。
為應對城市老齡化發展趨勢,此次《規劃》還提出要發揮珠海市毗鄰港澳的優勢,加快形成“養老+醫療康復”一體化的產業發展模式。
“珠海擁有優美的城市自然環境,城市公共服務水平再提升,對港澳地區人士有很大吸引力?!迸砼煺J為,珠海發展養老產業要有全面的規劃,比如要讓名校、名醫院等多去西部舉辦分校、校區、分院,以此帶動住房建設;同時也要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邊界,充分調動市場力量加快推動產業發展。
兩項重點
高水平實現學有所教、病有所醫
“基本公共服務對提升城市吸引力有很強作用?!标悘V漢認為,珠海最需要考慮兩個方面,首先不僅要建立全鏈條優質基礎教育體系,還要營造創新創業文化氛圍,對優質人才形成吸引力;其次要給年輕人和他們的父母及家庭提供良好的醫療保障。
近年來,珠海一直致力于促進東西部醫療資源均衡發展。兩年前,珠海市婦女兒童醫院南屏院區正式啟用,主要承擔全市婦女兒童醫療救治工作,同時作為區域危重癥孕產婦和新生兒救治中心,進一步輻射和便利西部城區居民看病就醫。
未來五年,在醫療領域,珠海再次畫出清晰的“施工圖”:建設金灣中心醫院(二期)、市第五人民醫院綜合門診樓、金灣區疾病控制預防中心建設項目,逐步縮小東西部醫療衛生發展差距。
根據目標,到2025年,珠海的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要達到80元,每千人醫療機構床位數達到6.5張,每千人常住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達到4.67人。
在教育領域,珠海不僅建立了全鏈條優質基礎教育體系,還在每個環節都設定具體目標,促進教育水平再提升。
伴隨城市人口規模的不斷擴大,珠海重點提出,未來五年將對學前教育提質擴容,鼓勵街道、村集體、國有企事業單位、高校等舉辦公辦幼兒園;支持社會力量以多種形式舉辦普惠性民辦幼兒園。
珠海提出,“十四五”期間,全市普惠性幼兒園在園幼兒比重穩定在85%以上、學前三年毛入園率保持在100%以上。加強東西部教育公共服務資源配置,加快西部教育公共服務水平提升,動態匹配人口變化情況。
本月初,珠海市教育局、珠海市香洲區人民政府、珠海高新區管理委員會簽訂協議,在高新區北圍片區開辦珠海市文園中學禮和校區。優質初中落地珠海高新區,是珠海市區兩級共同發力推動教育資源均衡化發展的一項重要成果。
未來,珠海提出將不斷優化東西部資源配置,充分發揮市級辦學聯盟和市屬優質教育資源輻射帶動作用,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采取多校協同、區域組團等方式建立區內優質教育集團。
■對話
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教授岳經綸
以適度前瞻思維走出“珠海特色”
南方日報:當前珠?;竟卜账饺绾危?/p>
岳經綸:總的來看,珠海的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在珠三角九市中處于第一方陣,在兜底保障、社會福利服務、文體服務等領域可以說是居于前列。
與廣東其他地區相比,珠海的優勢首先是人均GDP水平比較高,財政資源相對豐厚,為基本公共服務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其次,珠海市重視基本公共服務的發展,基本公共服務的財政投入比例較高;第三,珠海人口規模適度,老齡化程度相對比較低,內部城鄉與區域差距不算懸殊,有利于合理配置公共服務資源;第四,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的推進,珠海區位和區域協作優勢日益凸顯;第五,珠海環境優美,生態文明發展水平較高,是宜居之城,有利于人才引進。
南方日報:珠海在公共服務領域有哪些方面亟待提高?
岳經綸:與大多數國內城市一樣,珠海在教育、醫療和住房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務領域還存在一些短板。主要原因是珠海戶籍人口比較少,但常住人口增加比較快,受制于按戶籍人口編制公共服務規劃的傳統因素的制約,教育、醫療和保障性住房等公共服務的提供難以與常住人口的增速相匹配。
同時,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市民對優質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的需求不斷加大,但優質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的發展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對年輕城市來講不是短時間可以追趕的。
鑒于珠海基本公共服務的發展有比較好的基礎,規劃可以在補齊短板、均衡發展的基礎上,呈現出更多的亮點,展現出適度前瞻的思維。例如,結合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把住房保障、公共交通等基本公共服務的發展與生態環境,特別是與“雙碳”戰略結合起來;結合珠海常住人口多的倒掛現象,更多地規劃如何讓更多的基本公共服務惠及常住人口;結合少子老齡化的挑戰,在“一老一小”福利事業方面可以嘗試一些更具普惠性的福利給付。
南方日報:如何評價《規劃》涉及粵港澳融合領域的內容?
岳經綸:珠海在“十四五”規劃中有關基本公共服務領域粵港澳融合方面的內容,除了將推進建立珠港澳緊急醫療救援聯動機制和衛生應急機制、加強學校間交流合作外,總體來講,更多還是一些原則性的規定,具體的政策和指標并不多。
粵港澳三地公共服務的制度安排、體制機制、服務標準與服務水平有比較大的差異,珠海可以實施讓港澳居民在珠海享受基本公共服務領域的市民待遇,但因人口流動而帶來的公共服務社會權益保障的連貫性和可攜帶性,需要政府間達成共識,共同行動,不是一個地方政府單方面的努力可以做到的??傮w來講,三地之間的基本公共服務領域的統籌與協同需要分階段、分領域、先易后難逐步推進,不可能一蹴而就。
■數讀
1 到2025年,珠海要實現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目標人群覆蓋率達到100%,適齡兒童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達96%,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達5.5位。
2 “十四五”期間,珠海普惠性幼兒園在園幼兒比重要穩定在85%以上、學前三年毛入園率保持在100%以上,高中階段毛入學率保持100%以上。
3 “十四五”期間,珠海要實現城鎮新增就業20萬人次以上,開展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35萬人次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零就業家庭實現動態清零。
4 到2025年,珠海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達到80元,每千人醫療機構床位數達到6.5張,每千人常住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達到4.67人。
5 到2025年,養老床位中護理型床位比例達到55%以上,65歲以上老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75%,特殊困難老年人月探訪率達到100%。
6 “十四五”期間,珠海計劃新增供應住房約34.5萬套,其中各類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12.5萬套。
7 到2025年,珠海每萬人擁有室內公共文化設施面積達到1500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不低于3平方米,居全省前列、全國一流水平。
采寫:南方日報記者 黃鶴林 吳冠霖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