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國人的平均睡眠時長由2020年的8.5小時縮減到7.06小時,入睡時間晚了,睡覺時長少了,睡眠質量呈現明顯下降趨勢。與之相對應的是,助眠經濟愈發火熱,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愿意為好睡眠買單。
過去,睡眠的消費場景較為單一,人們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規律,有寢具滿足睡眠的基本需求即可。如今,生活節奏加快,工作壓力增大,人們的睡眠模式變化頗大。相比“被動”失眠,越來越多人“主動”熬夜,睡眠消費需求也變得更為多樣化。其中,對助眠產品的專業性和科技性需求的提升最為明顯,這也為相關廠商拓寬了新的發展賽道。
以床墊為例,消費者從關注材質逐漸轉變為更關注功能,分區床墊、智能床墊、抗菌床墊、護脊床墊等受到消費者歡迎。智能科技的加持提高了助眠產品的品質、豐富了產品功能,是助眠市場成熟發展的重要助力。企業可以針對不同需求,持續豐富自身產品維度,把同質化的助眠產品升級成由場景和需求驅動的功能性助眠產品。
此外,助眠產品的消費人群也在不斷拓展。從區域來看,縣域農村市場潛力十足。縣域農村地區居民購買力不斷上升,提升生活品質成為主要消費動力,在睡眠消費上的訴求也發生轉變。數據顯示,2021年縣域農村市場助眠產品成交金額同比增長149%,增速遠超一線至四線城市。相關廠商可以研發和生產更多符合縣域農村市場睡眠消費需要的產品,更好滿足這一消費群體提升睡眠質量和生活品質的訴求。
從年齡來看,睡眠問題呈現出年輕化趨勢。雖然當前購買助眠產品的主力軍仍是中年人,但年輕消費者解決睡眠問題的訴求也越發迫切,消費意愿逐步提升。與中老年消費者相比,年輕人對諸如助眠糖、助眠手環、助眠噴霧、睡眠音箱等各類新式助眠產品的接受度更高。相關企業可以針對年輕人推出更多“黑科技”新品,但也要注意功效為先,只有真正具備改善睡眠質量的作用,才能贏得消費者喜愛。
隨著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對健康關注度的提升,助眠市場這片藍海還有很大成長空間。相關企業應持續通過科技創新,提供更高品質、更優體驗、更好價格的助眠產品,讓更多消費者“一夜好眠”。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