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昨日獲悉,作為“港澳藥械通”首個試點醫院,香港大學深圳醫院(以下簡稱“港大深圳醫院”)目前已引進13種臨床急需進口藥品和4種進口醫療器械,已有逾450人次享受試點政策福利獲得及時救治。
2020年11月,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粵港澳大灣區藥品醫療器械監管創新發展工作方案》,這一政策也簡稱為“港澳藥械通”政策。該政策以港大深圳醫院作為首個試點,并于去年8月在大灣區內地城市正式擴展實施。
截至2022年3月,港大深圳醫院已引進包括抗D免疫球蛋白注射液、阿培利司薄膜包衣片、布地奈德緩釋膠囊等13種臨床急需進口藥品,以及磁力可控延長鈦棒、標點-內窺鏡染色標記墨水、細胞分選處理系統和TYRXTM 可吸收抗菌封套等4種進口醫療器械,為大灣區內產科、血液內科、腫瘤科、骨科等患者帶來福音。
首個引進的藥品抗D免疫球蛋白注射液成為內地“熊貓血”媽媽的“幸運藥”,用于嬰兒痙攣癥的氨己烯酸(“喜保寧”)為痙攣癥患兒解決了治療難題,而恩曲替尼、勞拉替尼等目前全球較新的抗癌藥品更為腫瘤患者帶來福音。
“港澳藥械通”不僅惠及內地居民,也造福跨境患者。2021年底以來,先后有兩位港籍患兒,前期在香港完成磁力可控延長鈦棒植入手術后駐于內地,因疫情原因無法返港治療,到港大深圳醫院就診,成功借助“港澳藥械通”政策引進的磁力鈦棒電磁牽引器設備完成體外延伸治療。
關鍵詞:
責任編輯:QL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