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競生,嫩芽爭春。農耕,正迎來全年的黃金季節。
4月下旬起,南京高淳區固城街道三隴村青藍生態農業創辦人楊巧云就忙著帶領青藍果蔬農業化聯合體的農戶們在農地里打田,爭分奪秒地春播春種,將全年期盼的收獲播撒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
青藍果蔬農業化聯合體由1個省級農業合作社、2個市級農業發展龍頭企業和7個現代家庭農場組建而成,種植、養殖規模近8000畝,成員在管理上以統一種植安排、統一運輸銷售、統一產品質控標準等“八個統一”來規范農業產業化的推進,組織當地農戶走協作發展之路。而一心想做一個溫暖的新農人,愛生活愛四季,一邊仰望星空、一邊綻放芬芳的楊巧云成了青藍果蔬產業化聯合體的首任理事長。
春色爛漫,春風吹醒了大地,油菜花開滿目金黃,茶山上的嫩芽鮮翠欲滴,盼風、盼雨、盼春光,憧憬著新一年收獲的農人們并沒迎來往年踏青賞春如織的人流,卻因疫情導致了當地特色富民產業園竹筍的嚴重滯銷。面對著日上市超5萬公斤鮮筍的市場壓力,筍農們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倒春寒”。當地政府千方百計助力筍農脫困,楊巧云的青藍果蔬銷售團隊平時的鮮筍日銷也僅保持在5000公斤左右。在接到高淳區家庭農場服務聯盟發出的“共克時艱,愛心助農”倡議后,楊巧云立即清空公司冷庫,全力組織銷售幫扶,并通過網絡平臺向社會各界發出了“抗疫助農”的呼吁。在獲得眾多關注后,她通過線下點對點配供,線上平臺特色推送,及時將鮮筍發送到市場,組織筍農生產自救,僅在3月底的一天時間內就組織了周邊鄉村上百人為上海正在抗疫的幾萬戶家庭送去了3.5萬公斤鮮筍。
“農業是最辛苦的行業,沒有作秀,只有苦干。”楊巧云在她的微信朋友圈里是這樣分享她對自己從事職業的感受。據固城街道農業技術服務中心主任李箕和介紹,固城是當地以農業發展為主線的傳統鄉鎮,其主要農作物規模達3萬多畝,其中包含1萬畝水稻、約4000畝經濟林果和蔬菜種植,另外還有2萬畝的特色水產養殖。雖然今年受疫情影響,竹筍的效益比往年有所下降,但農戶們仍然對今年生產前景抱有極大的信心。地方政府連續幾年給符合條件的農戶實施農業貸款利息補貼40%-50%,今年會進一步加大力度支持農戶開辟休閑農業、擴大農副業品牌銷售。目前農戶們正在田間搶抓農時作業,保證今年農業生產目標的完成。
截至5月10日,高淳區6.56萬畝油菜、4.28萬畝小麥長勢喜人,預計水稻種植面積將達到12萬畝。
(記者 王紹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