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全集團技術總監、高級工程師馬豐民博士帶來可喜消息,由大全集團等單位研發的軌道交通行業全國首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MW級飛輪儲能裝置,在青島地鐵3號線萬年泉路站完成安裝調試,并順利并網應用。該裝置運用了大功率變流器集成設計、大數據采集分析、智能調度算法等智能化、數字化關鍵技術,把列車頻繁啟動、制動產生的動能轉化成電能,可降低線路牽引能耗30%以上,而且打破了國外在該領域的技術壟斷。大全集團作為揚中高新區龍頭企業引進馬豐民博士等一大批高層次人才實施“數字大全”戰略,領跑新型電力裝備產業集群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帶來示范效應。
作為“國家智慧電氣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和鎮江新型電氣裝備產業的主戰場,揚中高新區擁有1000余家新型電氣裝備企業,隨著產業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新型電氣裝備產業“智改數轉”成為揚中高新區積極搶抓的戰略機遇,而高層次人才則成為產業“智改數轉”的核心驅動要素。揚中高新區通過“引、育、留”三駕馬車,激活高層次人才這一“智改數轉”發展“關鍵增量”,促進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驅動新型電力裝備產業加“數”奔跑。
圍繞“引得進”
匯聚產業從“智變”到“質變”的新動能
近年來,因為新冠疫情的影響,一些企業受限于資源、精力,難免影響到“智改數轉”的進度和高端人才的引進。揚中高新區深入企業走訪調研,不斷更新“企業人才需求庫”,大力宣傳“江雁計劃”“科技人才獎”等利好政策,穩定企業轉型的信心。與企業一道帶著需求、帶著項目“按圖索驥”,先后與西安交通大學、江蘇大學、上海電力大學等高校院所深入合作,搭建校地企產學研合作平臺,并通過研究生雙創實踐基地活動,校企聯合開發項目、政府資助等形式吸引人才,真金白銀給予補貼獎勵,讓人才感受到溫暖,讓企業感受到信心。近兩年揚中高新區吸引招錄各類高層次人才50余人,2021年引進(入選)國家級人才3個,省“雙創計劃”3個;2022年已申報國家級人才16個、省“雙創計劃”10個。
圍繞“育得出”
打通人才從需求端到供應端的“玻璃門”
揚中高新區從培育端入手,持續改善人才供給情況。揚中高新區與上海電力大學依托研究生工作站建立,精準對接企業“數轉智改”過程中的技術需求,聯動揚中本土企業導師和校內導師“雙參與”,產教融合培育技能型、專業型研究生,打通引育用留的全過程。
此外,揚中高新區打通線上線下培訓課堂雙通道,和西安交通大學國家技術轉移中心聯合舉辦“科技智領未來 校企通大講堂”線上培訓品牌,今年上半年已經舉辦培訓活動8場;舉辦“江洲商學院”第五期企業人才實務能力提升培訓班,培育造就一批懂產品、懂技術、懂政策的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與江蘇經濟報社、南京曉莊學院旅游與社會管理學院共同舉辦數字技能人才培養實訓基地,以數字技術助力鄉村振興。
圍繞“留得住”
打造人才從“候鳥”到“棲鳥”的暖心島
近年來,揚中高新區打造“雁巢HOME”青年人才俱樂部,通過每月一活動打造高層次人才朋友圈,幫助企業服務、留住數字化、智能化人才。在今年四五月份開展“好春才來春花正開”人才服務月活動,累計舉辦線上線下專家講座8場,聯合揚中吾悅廣場進企業給人才提供定制優惠、組織人才免費觀影,推出揚中在外人才家屬慰問、優秀科技人才工作者慰問等暖心舉措,以潤物細無聲的關愛營造愛才、惜才、敬才的暖心氛圍。
此外,為盡快適應轉型發展、人才競爭、疫情影響等外部壓力,揚中高新區以變應變,謀變求變,以數字化手段創新提升人才培育服務能力。通過園區服務號“億企創服”公眾號等平臺服務在“云上”,及時向引進人才推送和宣傳。通過億蜂“人才服務超市”接通多方數據,讓人才學習、落戶、工作、科研、生活等多方面服務在“云端”呈現、隨查隨知,對人才需求進行不見面對接,有事及時應、有問及時回,做到“服務不間斷”。
(于婧)
關鍵詞: 揚中高新區 智改數轉新動能 人才培育服務能力 優秀科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