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時節,廣河縣20萬畝“糧改飼”玉米長勢良好,喜獲豐收。
在齊家鎮排子坪村青貯玉米田野上,幾臺玉米收割機來回穿梭。不一會,收割機將一塊塊筆直墨綠的青貯玉米秸稈和碩大的棒子混合連收帶粉,一扎長飼草從收割機的出料口倒入貨運車里。
齊家鎮黨委副書記馬海英介紹,今年排子坪村流轉1200畝土地實施“糧改飼”玉米種植,雖然大旱,但長勢仍然良好,正在組織大型收割機搶收,預計3天后全部收割打包。
在買家巷鎮李家寺村,一臺臺小型玉米收割機、粉碎機、打包機一體化作業。機子一過,一包包青貯包裹袋散落在田間路旁。
早在收割前,廣河縣就投資200多萬元,全力維修和養護收割機械。眼下,縣上組織的28臺大型自走式青貯飼料收獲一體機、80臺背負式青貯飼草收割機和270臺流動揉絲鍘草機正在搶收。
為搶抓收割時間、節點,廣河縣集中人員和機械,多措并舉,采取大型機械收割與中小型機械裹包相結合、流動收割與固定打包相結合、青貯池與機械裹包袋裝青貯相結合的辦法,搶收青貯玉米。
廣河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馬進福介紹,在42個種植面積大的村,設立了53個固定打包點,派出專門指導小組為周邊群眾免費開展揉絲打包服務,抽調80臺流動鍘草機,組成80多個流動收割服務隊,免費向山區群眾提供青貯飼草收割服務,把機械化收貯服務送到田間地頭……
為確保今年青貯玉米收得來、貯得快、品質優,廣河縣農業農村局及時抽調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對青貯玉米收割質量、安全拉運等環節進行跟蹤指導,幫助養殖戶做好青貯玉米裝卸、運輸、入池等工作。
今年,廣河縣繼續主抓以“糧改飼”為重點的種養循環產業,在山川同步推進的基礎上,試點建設了1萬畝綠色高標準“糧改飼”示范園,推廣玉米全程機械化作業,探索規模化、集約化、機械化、智能化生產經營模式,實現了“糧改飼”低成本、高效率、高產出。
“全縣總耕地42萬畝,每年推廣旱作農業玉米種植36萬畝,其中‘糧改飼’青貯玉米20萬畝,今年將收貯青貯飼草100萬噸。”馬進福饒有興趣地說,這就是牛羊的“面包”,也是從2017年試點推行“糧改飼”以來取得的最好成果,更是廣河不斷壯大發展牛羊產業的秘訣。
廣河縣是第二批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建有省級首批現代牛羊產業園,4.34萬畝飼用玉米核心示范區被認定為省級綠色標準化生產基地。
今年,廣河縣出臺《廣河縣關于加快推動牛羊產業高質量發展助推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及“糧改飼”獎補等方案,圍繞“種、養、加、銷”全產業鏈閉環發展,通過實施糧改飼、綠色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建設獎補、繁育獎補等十大獎補措施,助推牛羊產業,培育了一批標準化的基礎母畜繁育場和育肥場。
按照貧困戶補貼50%、非貧困戶補貼40%的標準再進行補貼,4年內縣上共落實補貼資金1700多萬元,幫助群眾購置揉絲鍘草機3300多臺,保障千家萬戶在田間地頭機械化收貯。
近年來,廣河縣按照“政府推動、企業帶動、農戶聯動、市場互動”的思路,重點抓糧改飼助推牛羊產業,增加群眾收入,探索出了一條“以種帶養、以養促加、種養結合、循環發展”的產業發展新路子,實現了“糧改飼”飼草產業與牛羊產業的融合發展,有力促進了群眾持續穩定增收。
在談到廣河“糧改飼”試點收獲時,馬進福說,這幾年,縣上采取以養定種,引領玉米種植飼草化,全力推進全株玉米機械化收割,走好種養結合循環發展路子,不斷壯大“糧改飼”產業,使全縣牛羊產業成為“富民產業”。目前,廣河縣牛羊養殖合作社發展到506家、規模養殖場386家、規模養殖戶1.6萬戶,牛存欄14.5萬頭,羊存欄135萬只,3.5萬戶農戶搞養殖,占全縣農戶總數的71%,戶均增收5萬元以上。
(記者 俞樹紅)
關鍵詞: 全株玉米機械化收割 種養結合循環發展路子 群眾持續穩定增收 牛羊產業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