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再延期的《八佰》,最終定檔。而大洋彼岸的《花木蘭》,選擇“投網”。
按目前的進展,《八佰》宣布8月21日全國上映,有業內人士預估,該片有望沖擊15億元以上票房。而《花木蘭》將放棄在北美院線正常上映,改成9月4日在迪士尼的流媒體平臺 Disney+上線,單部影片的點映價格是29.99美元。
《八佰》和《花木蘭》都有自己的復雜性,加上受疫情和各種不確定因素影響,兩部影片的命運起起伏伏,全球電影市場重啟跌跌撞撞。
八佰歸來,腳步沉重。華誼兄弟現金流岌岌可危,創始人不停地質押股權,甚至一度傳出出售自己藏品字畫房產解決眼前的危機。類似華誼兄弟的危機,在很多影視公司中蔓延,只不過有輕有重。
務實的迪士尼,也不敢輕易冒險。美國疫情仍然嚴峻,并且按目前的防控情況,未來一段時間也很難樂觀。家大業大的迪士尼也不得不給高管減薪,大面積裁員、發債,以此填補空缺。《花木蘭》預算高達2億美元,Disney+的擔子并不輕。影院復工遙遙無期,如何讓頭部影片盡快回本,保證現金流成為迪士尼首要思考的問題。
巨頭們過往的日子有多滋潤,現在的處境就多煎熬。疫情對影視行業的沖擊,讓工業化體系完善的好萊塢同樣遭遇巨大的考驗,隨之,多數游戲規則被改變,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影片發行模式的松動。轉網的《花木蘭》前有《魔發精靈2》,之后可能還會有更多。
一周前,闊別大銀幕180天之后,國內電影院在興奮和緊張中打開大門。復工還不能等同于復蘇,電影人的心氣還在,但電影市場的熱氣還需要一點點找回來。大降溫后,解藥在線上嗎?是,也不全是。影視行業重新開盤,模式會變,觀眾的心態也會變,唯獨需要用好作品說話沒變。這是底線,也是共識。
不破不立。那些隨隨便便“躺贏”的時代一去不返,也并不值得懷念,主動或被動擠掉水分,以后的每一張電影票只能靠實力說話。全社會消費觀念變化、娛樂方式的演進與更迭,預示著新秩序的建立,新生態的養成。
時間倒回春節檔,徐崢因線上放映《囧媽》遭遇電影公司群嘲。現在,依然有人嘲笑“花木蘭”淪為網絡大電影。迪士尼是不是聰明,只能等秋后算賬的時候了。不過,時間已經證明了,狡猾的徐崢成功地避免了讓“囧媽”更囧。
電影會造夢。但此刻,活著,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