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礦石期貨國際化“滿月” 實現平穩起步
我國鐵礦石期貨引入境外交易者迎來“滿月”,在境內外市場各方的支持與呵護下,鐵礦石期貨國際化實現平穩起步。
市場人士表示,國際化業務實施后鐵礦石期貨保持了穩健發展,市場流動性和投資者結構較好,有助于境外客戶進行全球產業鏈風險管理。通過開展境外市場培育和業務推廣,未來會有更多境外產業客戶及投資機構參與其中。
作為國內首個實現對外開放的已上市期貨品種,截至6月3日,在短短一個月內已有包括嘉能可、摩科瑞等產業企業在內的51家境外客戶參與鐵礦石期貨交易。此外,26家境外經紀機構通過境內期貨公司完成了33組委托業務備案,為更多境外客戶提供服務。
據了解,鐵礦石期貨國際化首月整體運行穩定,期貨價格波動處于合理水平。成交方面,國際化首月(5月4日至6月3日)鐵礦石期貨單邊日均成交量、成交額和持倉量分別為137.0萬手、642.3億元和110.0萬手,月均換手率1.23;法人客戶日均持倉占比39.62%,較4月增長3個百分點,市場流動性和市場結構較好。價格方面,國際化首月鐵礦石期貨1809合約最高價、最低價分別為494元/噸、449元/噸,波動幅度不大,國際化業務實現了平穩過渡。
“中國鐵礦石期貨國際化加強了與全球其他鐵礦石衍生品市場的聯動性,也為礦山、貿易商、鋼廠等產業客戶提供了以人民幣計價的保值和避險工具,降低了因市場價格波動、匯率波動而帶來的風險。”通過海通期貨參與交易的某境外產業客戶負責人說。
而市場各方大力推進開戶、適當性審核、業務推廣、升級技術系統、境外市場推廣等前期工作,為鐵礦石期貨國際化業務的平穩“著陸”奠定了基礎。
多家期貨公司成立了鐵礦石期貨國際化業務小組,推進境外客戶開戶、交易、業務研究及境外經紀機構備案。南華期貨境外業務負責人李玲芳對記者表示,目前南華期貨已完成3家境外經紀機構備案,并通過轉委托方式完成11家境外客戶開戶。
海通期貨總經理吳紅松認為,鐵礦石期貨國際化的深入推進將催生更多衍生業務,如以鐵礦石期貨為基礎的國際場外金融衍生產品將不斷涌現,跨市場交易也更便利。鐵礦石期貨國際化將有助于境外客戶利用中國期貨市場進行全球產業鏈風險管理,也給期貨公司帶來更多業務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