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距《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正式發布已滿一年。一年來,隨著監管層推動完善各項制度安排,中國上市公司成長性、創新性進一步凸顯,風險總體收斂,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成效初步顯現。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9月30日,滬深兩市上市公司總數達4506家,市值接近87萬億元,涵蓋了國民經濟90個行業大類,上市公司數量、市值分別位列全球第三位和第二位。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共識充分形成,各部門凝聚共識、協作聯動,進一步強化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工作實效。
業內預計,未來在進一步凝聚上市公司提質增效合力等一系列新舉措推出背景下,在新的發展階段,中國上市公司質量還將持續提高。
完善體制機制提升上市公司質量
上市公司是資本市場的基石,在國民經濟中占據重要地位,在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中既是主力軍,又是領跑者、排頭兵。但值得重視的是,目前我國上市公司質量和發展水平距離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還存在一定差距。
2020年10月9日,國務院印發出臺《關于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作出全面系統、有針對性的部署安排,也成為今后一段時期促進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的行動綱領。《意見》明確了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總體要求,圍繞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推動上市公司做優做強、健全上市公司退出機制等六個方面,系統部署了17項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重要舉措,對于促進資本市場的穩定健康發展,更好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意見》出臺后,證監會細化分解84項重點任務,明確時間表、路線圖,形成全系統一盤棋的抓落實格局,著力推動優化上市公司結構、完善公司治理、化解風險、強化監管、打擊亂象等工作。
證監會副主席閻慶民指出,資本市場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高質量的上市公司是微觀基礎。《意見》從我國資本市場發展階段和上市公司實際出發,應重點把握產業的先進性、治理的有效性、監管的適應性,推動以高質量的上市公司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
為做實做細《意見》任務要求,2020年12月11日,證監會啟動為期兩年的上市公司治理專項行動,通過公司自查、現場檢查、整改提升3個階段推動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全面提升。
目前,第一階段自查任務已經結束。監管部門全程參與、反復督導,實現了近年來第一次對中國上市公司治理狀況的全面摸底,并為專項行動第二階段現場檢查任務提供參考,為下一步《公司法》修訂、《上市公司監督管理條例》制定、公司治理監管規則的完善提供依據。
另外,上市公司也以專項行動為契機,進一步強化了規范運作的內生動力,回報投資者的力度也不斷增強。據統計,今年前7個月,上市公司現金分紅1.3萬億元,已超過2020年全年水平。
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
截至9月30日,中國上市公司的數量為4506家,市值近87萬億元。實體上市公司數量僅相當于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數的1%,但利潤總額相當于一半,上市公司發揮頭雁作用,重要性在不斷提升,進一步夯實經濟基本盤。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市公司較2019年底增加375家,集成電路、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等重要行業已形成集群效應。
以湖北上市公司為例,2021年上半年,鄂股平均漲幅達8.63%,大多數行業的公司股票都給投資者帶來了正收益。其中,汽車股*ST眾泰上半年漲幅超過428.15%,位居A股第一。從總市值規模來看,118家湖北上市公司總市值達到16335億元,相當于去年湖北省GDP規模的37.6%。
鄂股的成績單是上市公司發展的一個具體表現。《意見》實施一年來,我國上市公司總體面貌正在發生可喜的變化。
從今年半年報的披露情況看,實體上市公司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兩年分別平均增長16%和17.6%,營收增速較規上工業企業高出8.1個百分點,有力帶動我國經濟持續復蘇。研發支出兩年平均增長21.9%,專利數量較年初增長7.4%,新舊動能轉換明顯加快。上市公司成長性、創新性進一步凸顯。
一年來,在各方努力下,全國風險類上市公司總數持續下降,并加速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協作機制。截至6月底,風險類上市公司較2019年底下降達32%。“清欠解保”取得顯著成效,存在大股東資金占用、違規擔保問題的上市公司整改完成率超七成,股票質押風險得到實質性緩釋,風險化解攻堅戰取得重大成果。今年1—7月份,已有96家公司因新規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24家公司退市,其中17家強制退市,6家重組退市,1家主動退市,“應退盡退”理念得到充分認可,退市公司不再是偶發個例,多元化退出渠道逐漸形成。
此外,截至7月,國內已有30個省區市和計劃單列市出臺了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相關配套文件,18個部委確立了100余項具體措施,形成了支持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
經濟專家指出,相關的政策制定要盡可能讓企業能夠持續融資,不斷發展壯大。監管部門要形成一定的合力,對違法違規的行為進行嚴格查處,護航市場三公原則,形成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的良好生態。
(記者 李璟)
關鍵詞: 提質工程 顯成效 上市公司 高質量發展 邁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