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雙碳”政策密集發布。10月26日,國務院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聚焦2030年前碳達峰目標,對推進碳達峰工作作出總體部署。其中對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和工業領域碳達峰提出了具體行動要求,要求重點領域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要制定實施企業碳達峰行動方案,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行動方案明確了我國碳達峰的主要目標。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為實現碳達峰奠定堅實基礎;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5%左右,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順利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目標。
實現碳達峰目標,調整能源結構是重中之重。行動方案明確要求,實施能源綠色低碳轉型行動,推進煤炭消費替代和轉型升級,大力發展新能源。“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有兩個路徑,一是減少化石能源的使用,二是通過技術進步更多地使用光伏、風、電等清潔能源,這可能對經濟結構都影響非常大。”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員王桂虎在接受中國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電力、非電力、工業、交通、建筑、服務行業在節能減排的過程中離不開碳排放交易體系的建設,是推進脫碳任務的重點行業。
在能源綠色低碳轉型行動中,工業是產生碳排放的主要領域之一,對全國整體實現碳達峰具有重要影響。這對部分以資源消耗為代價的工業企業而言,既是發展的重要挑戰,也是企業綠色轉型的重要機遇。行動方案明確,推動工業領域綠色低碳發展。優化產業結構,加快退出落后產能,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傳統產業綠色低碳改造。
“傳統產業發展存在鎖定效應和路徑依賴。例如煤炭行業原來主要走高污染的路徑,現在要轉型發展數字化和清潔能源,這種轉型比較困難。”王桂虎認為,發展或使用清潔能源的新興市場有待進一步激發。
國家發改委黨組書記、主任何立峰此前表示,要把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作為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當務之急和重中之重,嚴控增量項目,實施用能預警,加強督促檢查,建立長效機制。大力推進傳統產業節能改造,持續提升項目能效水平。切實開展鋼鐵、煤炭去產能“回頭看”,堅決防止落后產能和過剩產能死灰復燃。
除調整能源結構,實施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外,行動方案還要求引導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引導企業主動適應綠色低碳發展要求,強化環境責任意識,加強能源資源節約,提升綠色創新水平。重點領域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要制定實施企業碳達峰行動方案,發揮示范引領作用。重點用能單位要梳理核算自身碳排放情況,深入研究碳減排路徑,“一企一策”制定專項工作方案,推進節能降碳。相關上市公司和發債企業要按照環境信息依法披露要求,定期公布企業碳排放信息。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等社會團體作用,督促企業自覺履行社會責任。
“企業應做好各項碳核算與評價分析,任何與碳排放相關的工作,都是建立在‘依據標準規范、正確核算碳排放’的基礎之上的,都必須滿足能源測量、報告與核證(MRV)基本原則。”王桂虎表示,目前還沒有具體政策措施指引及行業標準,對企業碳信息披露的內容、形式、質量等方面進行全面統一的規范。但是,企業作為宏觀經濟中的部分微觀主體,如果每個企業都能如實做到碳排放的披露,整體目標被分解了,更容易實現“雙碳”目標。因此,企業需要科學制定目標,并及時發布碳減排報告。
(記者 李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