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實施減稅降費,給力”“不少條款說出了我們的心里話,靠譜!”……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人社部、財政部、稅務總局等多部門共同印發了《關于促進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恢復發展的若干政策》(以下簡稱《若干政策》),為服務業恢復發展注入“強心劑”,給從業者吃下“定心丸”。
近兩年來,受疫情等多重因素影響,服務業發展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雖然國家實施了減稅降費、金融扶持等一系列助企紓困政策,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一些聚集性、接觸性服務業仍然運行艱難。特別是餐飲、零售、旅游、公路水路鐵路運輸、民航等行業,普遍面臨消費市場萎縮、經營成本上升、人工租金上漲、防疫開支增加、平臺傭金高企、融資難融資貴等突出問題,迫切需要制定出臺更有針對性、更有力度的政策措施,幫扶其渡過難關、恢復發展。
正因如此,虎年春節剛過,《若干政策》及時出臺。政策兼具普惠性與針對性,為服務業企業精準紓困。《若干政策》中,既有實施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房租減免等普惠性舉措,也有暫退旅游服務質量保證金等特殊行業針對性措施,用政策“組合拳”切實降低服務業市場主體負擔。
政策兼具“輸血”與“造血”,既著眼當前又惠及長遠。《若干政策》不僅回應了市場最為關切的疫情防控措施,明確提出堅決防止和避免“放松防控”和“過度防控”兩種傾向,也提出一系列金融舉措,加快提升服務業企業競爭力。
一系列導向明確、針對性強、支持力度大、受益群體廣泛的政策舉措,體現了政府部門在助力服務業恢復發展上的決心。
當然,想真正激活服務業的運行“細胞”,就要求這些政策舉措不能停留在口頭上、紙面上,而要真正落實到行動中、體現在效果上。這要求各地方各部門,一方面要抓實效搶時機,推動各項措施早落地、早見效,讓市場主體能盡早享受政策紅利,穩定市場預期;另一方面,要堅持問題導向,及時跟蹤、研判服務業企業恢復情況,隨時協調解決政策落地過程中的難點、堵點問題,及時回應社會訴求和關切。
市場主體有活力,市場經濟就有動力。作為國民經濟的第一大產業、經濟發展的主動力,幫助服務業渡過難關對促進經濟平穩運行至關重要。我們相信,只要各地各部門加強協同、上下聯動、抓好落實,堅持助企紓困與激發活力并舉,就能為一季度乃至全年服務業運行穩定打下堅實基礎,助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李心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