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豐區堅持因地制宜、統籌謀劃,創新籌資獎補機制,發揮農民主體作用,加速推進鄉村建設落地見實效,一批批旅游村、文明村、產業村和文化村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脫穎而出,呈現出鄉村氣象新、面貌美、前景好的良好態勢。
發展的關鍵一招是改革創新。廣豐區在鄉村建設上注重規劃引領,注重高位推動,注重氛圍營造,通過清晰明確的頂層設計,以創新和特色為著力點,以常態長效為目標,有效整合各方資源并形成全社會參與的強大合力,打出了一套向鄉村振興靶心發力的“組合拳”。
創新籌資機制抓建設。該區探索實行鄉村建設1:2籌資獎補機制,充分發揮公共財政引導作用,區財政設立專項基金,對申請鄉村建設點并已募集社會資金10萬元以上的,同時按要求匯繳到區紅十字會或新農村建設促進會專戶的村(居),區財政按1∶2進行配套獎補。此外,根據年度各鄉鎮(街道)社會籌集資金總額,每20萬元社會籌集資金安排15萬元區獎補資金。通過建立多元化的資金穩定投入機制,讓政府、企業和群眾都能夠參與進來,充分解決資金來源單一與短缺的問題,實現“用分散的錢辦重要的事”“用大家的錢辦大家的事”,為打造新時代“五美”鄉村夯實了資金保障。2021年,全區社會籌資7037萬元,撬動2.05億元財政建設資金。今年以來,社會籌資向好態勢更加明顯。截至目前,全區已籌資2.02億元,撬動5.58億元財政建設資金。
回應群眾期待抓建設。廣豐區在推行籌資獎補機制過程中,始終堅持農民主體、群眾自愿的原則,對于社會籌資、政府配套、群眾參與的建設項目,均通過召開村民大會進行協商,真正做到集思廣益、群眾做主。去年,在全區持續推進了409個鄉村建設點的規劃、建設,圍繞“七改三網”工作,完成了改路45.3公里、改水3300戶、改廁7500戶、改溝渠41.4千米、整修水塘87口、整治庭院4.7萬戶(處),有力地改善了村莊環境。
規范資金管理抓建設。廣豐區堅持專款專用,將各類資金全部用于鄉村“七改三網”建設,著力改善村莊基礎設施,做到“多個渠道進水,一個池子蓄水,一個龍頭出水”。同時,秉持“量力而行、盡力而為”的原則,合理安排資金投入,確保資金安全、高效、健康運行。村民理事會全程參與資金管理工作,并對項目施工進度、建筑材料、建設質量、招投標等環節進行實時監督,高標準、嚴要求把好資金統籌關,確保每一分錢都能用到實處。
(王成前)
關鍵詞: 籌資獎補機制 鄉村建設落地見實效 改善村莊環境 財政建設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