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A股固態電池板塊漲幅居前,珈偉新能、山東章鼓、金龍羽、新綸新材、豪鵬科技漲停,德爾股份漲超14%,翔豐華漲超8%。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消息面上,贛鋒鋰業控股子公司贛鋒鋰電宣布在固態電池獲新突破,贛鋒鋰電與賽力斯集團將圍繞固態電池裝車應用展開深度合作,搭載贛鋒鋰電三元固液混合鋰離子電池的純電動SUV賽力斯SERES 5規劃于2023年上市。
另據介紹,目前,重慶贛鋒20GWh新型鋰電池科技產業園項目正在建設中,規劃建成國內最大的固態電池生產基地,助力更多車企實現動力系統迭代。
受此影響,贛鋒鋰業AH大漲,A股拉升漲近5%報80.88元,H股漲4.31%報71.35港元。
已有多個搭載半固態電池的車型發布
事實上,半固態電池裝車并不是新消息。此前1月,賽力斯旗下SERES 5曾亮相比利時布魯塞爾車展,與20余家合作伙伴完成簽約,新車訂單超過2萬臺。
董事長張正萍在車展上表示,SERES 5旗下三款車型將進入歐洲市場,其中純電版車型將分別搭載90kWh半固態電池和80kWh磷酸鐵鋰電池,最大續航里程(WLTP)530km。按照計劃,SERES 5將于今年3月開啟交付。
除了賽力斯,去年至今,一批領先的半固態電池企業已經逐漸發布車規級電池,例如在 2022 年蔚來發布 ET7,東風發布 E70,嵐圖發布追風等搭載半固態電池的車型。
半固態電池的商業化轉折點在2024-2025 年
目前,新能源汽車普遍采取的是液態鋰電池,但由于固態電池使用固態電解質替代了原本的液態電解質和隔膜,電池的安全性、單體能量密度和壽命等有著明顯提升,成為產業重點布局的方向。
盡管優點明顯,全球各個企業都在積極布局固態電池,但距離全固態電池的規模化生產還需要一定時間,主要的制約因素在于技術難點和成本。
根據液態電解質的含量,固態電池又可以劃分為半固態、準固態、全固態,半固態電池是液態電池向全固態電池過渡的產品。
贛鋒鋰電的三元固液混合電池屬于該公司開發的第一代固態電池,實際上是半固態電池,即部分材料依然延續液態鋰電池的“配方”。
據贛鋒鋰電介紹,該電池能量密度可達260Wh/kg。
隨著電池技術的迭代發展和商業化,光大證券預計,半固態電池的商業化轉折點會在2024-2025 年,全固態電池實現商業化應用尚需5-10年。
固態電池的迭代過程中,液態電解質含量將從 20wt%降至 0wt%,電池負極的鋰含量逐步增加直至替換為金屬鋰片,電池密度有望逐步提升至 500Wh/kg。
投資展望
投資上,光大證券認為,半固態路線對于現有液態鋰離子電池體系更迭小,被視作全固態的過渡路線。衛藍、清陶等一級市場固態電池企業和孚能科技、國軒高科、蜂巢能源等動力企業路線選擇有差異,預計 2023 年陸續看到車端應用。
光大證券認為,半固態電池增加了固態電解質涂層、原位固態化鋰鹽等材料,建議關注例如鋰鑭鋯氧(LLZO)、磷酸鈦鋁鋰(LATP)、硫化物固態電解質、新型鋰鹽等增量材料供應鏈及其供應商。
建議關注:寧德時代、孚能科技、當升科技、華盛鋰電、上海洗霸、東方鋯業、三祥新材、瑞泰新材等。
關鍵詞: 搭載半固態電池的整車將于今年上市概念股集體大漲 贛鋒鋰業AH齊拉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