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綜合處處長陳永勝日前在2023年中國風能新春茶話會上透露,將出臺《深遠海海上風電管理辦法》《風電場改造升級和退役管理辦法》等多個政策文件。陳永勝介紹,國家能源局將適應新的形勢,推動可再生能源法的修訂。同時,正在初步制定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方案,后續要加快推進。
此前,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長李創軍曾表示,為適應海上風電新的發展趨勢,推動我國海上風電高質量快速發展,“十四五”期間將進一步規范全國海上風電開發,完善深遠海風電產業政策,加快制定深遠海海上風電開發建設管理辦法,探索深遠海用海審批手續及電力消納保障機制,積極營造公平開放、充分競爭的市場環境。
(相關資料圖)
中信建投分析表示,此次將發布的《深遠海海上風電管理辦法》對于海風向深遠海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有助于推動海風在國管海域的開發。風電向深遠海發展是必然產業趨勢,深遠海發展將為海上風電裝備制造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據公開信息顯示,目前國家規劃未來近海100GW,深遠海300GW。國家能源局委托水電總院牽頭開展的全國深遠海海上風電規劃中,全國共將布局41個海上風電集群,預計深遠海海上風電總容量約達290GW。
截至目前,我國海風累計裝機量約30GW,如果考慮到近海遠海總計400GW未來發展空間,或許還有10倍的廣闊成長空間。
但由于很多海域受到各種原因的限制,無法使用固定式海上風電,只有采用漂浮式海上風電開發深遠海資源。
不同于固定式海上風電裝備,“漂浮式風力發電機”更具有靈活性,使風機能夠“漂”在水面上。“漂浮式風力發電機”中充滿氦氣,能夠上升到距離地面300米的空中捕捉強風,帶動附在水平軸兩端的發電機發電。
對于我國來說,漂浮式風電發展比較緩慢,但也已經進入商業化開發階段。2022年12月海南萬寧100萬千瓦漂浮式項目開工啟動,這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商業化漂浮式項目,同時標志著我國漂浮式項目進入下一個商業規模化開發階段。
據全球風能理事會預測,到2030年全球海上浮動風電裝機容量將達到16.5GW,其中只有7.1%即1.2GW將在2025年前建成,其他大部分裝機容量將在2026年后投產。
到2026年,預計全球海上浮動風電年裝機容量將超過1GW,這是2010年海上固定風電的水平。2020-2025年,全球浮動海上風電裝機容量年復合增長率可達104.7%;2026年至2030年將達到59.6%。
國金證券表示,漂浮式海上風電新增裝機預計將迎快速發展。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2年,全球累計共有202.55MW漂浮式風電項目投運。目前多國已宣布漂浮式裝機規劃。預計至2030年,歐洲累計漂浮式風電裝機規模或超20GW,韓國累計規模或達9GW;至2035年,美國累計漂浮式風電裝機規模或達15GW。
中信建投也指出,從深遠海風各細分環節市場空間復合增速來看:錨鏈、風機基礎、柔直設備環節在十四五、十五五期間均具備較高的復合增速。
(一)漂浮式風電從0到1,將成為深遠海的新生力量,錨鏈價值量壁壘最高,是深遠海風電彈性最大的方向。
亞星錨鏈:全球系泊鏈龍頭企業,基本壟斷國內漂浮式海風系泊鏈市場,直接受益漂浮式海風從0到1的成長。
巨力索具:專業從事索具的研發、制造和銷售。2022年6月,與中集來福士簽訂協議,未來將為其提供海上光伏錨固系統配套產品。
(二)深遠海基礎(導管架和浮體)價值量進一步增大。
潤邦股份:具備為市場每年提供30萬噸的海上風電基礎樁和導管架的產能規模。
大金重工:主要是圍繞風力發電設備制造業務開展工作。主要產品是常規陸塔、大直徑分片式陸塔、低風速柔性高塔、海塔、單樁、群樁、導管架、海上升壓站等風電設備及相關零部件。
天順風能:2022年11月,公司以自有資金4億元完成了江蘇長風海洋裝備制造有限公司持有的廣東長風新型能源裝備制造有限公司100%股權收購。廣東長風主營研發、生產及銷售海風裝備導管架等產品。
(3)深遠海柔性直流海纜將壁壘升高、價值量保持穩定。
亨通光電:是國內頭部三家可以提供500KV以上海纜生產企業之一,已通過±535kV柔性直流海纜型式實驗。
東方電纜:國內海洋纜專利數第一,國內少數擁有成熟的500kV及以下海底電纜制造技術的企業;公司海纜產品廣泛應用于風力發電行業,獲得大量海上風電項目的電纜訂單。
(4)適用于遠距離輸電的柔性直流送出工程也將帶來新的增量。
許繼電氣:主要在海上風電領域進行發展布局,生產的柔直換流閥和直流控保等產品處于業內領先優勢。
國電南瑞:公司在電力系統領域不斷地發展,已經形成了完整的智能電網超強技術以及產業鏈,在該領域已經取得了領先國際水平的技術成果,核心裝備在各個儲能電站,海上風電等領域進行規模化的應用。
關鍵詞: 概念掘金 國家能源局將出臺深遠海海上風電管理辦法 哪些概念股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