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實習生 陳智敏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尹希寧)由北京城市圖書館、北京藝術中心和北京大運河博物館共同構成的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預計于9月底具備竣工驗收條件。
(資料圖)
近日,三大建筑主體結構及外立面裝修工程已全面完工,累計完成總工程量的95%,進入工程全面收尾階段。今后,這里將成為北京城市副中心地標性公共文化建筑群。
8月15日,北京城市圖書館外立面裝修現狀。實習生 陳智敏/攝
8月15日,北京城市圖書館內部裝修進展情況。實習生 陳智敏/攝
步入北京城市圖書館,目光即刻會被自然閑適的山間閱覽區吸引,館內天花板的造型為銀杏葉片堆疊,陽光從葉片間傾瀉而下,144根“樹干”豎立在“森林書苑”當中。登上北京城市圖書館的最高點,還可以欣賞到毗鄰的北京藝術中心和北京大運河博物館的美麗夜景。
北京大運河博物館以運河為線索,將船、帆、水三個元素和歷史文化融入建筑設計,五片船帆狀的屋頂錯落有致,博物館仿佛是停靠在城市森海中的“運河之舟”。
北投集團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項目部副總經理沙鋼表示,三大建筑項目的設計團隊是一支年輕的隊伍,年輕人的占比至少為60%,在項目的設計過程中融入了很多現代元素,整體風格新。
首都圖書館副館長李念祖介紹,從北京城市圖書館的功能而言,在古籍館里,可以跟隨專業老師使用古籍修復的專業設備,進行修復古籍的體驗;在藝術文獻館里,可以隨手得拿起一張黑膠唱片放到館內專業的唱片機上,戴上耳機體驗全球頂級的音響設備;在少兒館里,通過智慧展陳、4D觀影等高科技設備進行沉浸閱讀、深度學習、交流創作;在非遺館里,通過光電技術沉浸式感受古都風貌,了解舊時北京的衣食住行、民風民俗、賞玩游藝,還有機會近距離觀賞非遺傳承人的現場表演。
未來一年,將有1000場活動在北京城市圖書館舉行。李念祖相信,北京城市圖書館會成為年輕人的“網紅打卡地”。
北京藝術中心運營管理部負責人江濤說,有別于北京“一院三址”中的國家大劇院和臺湖舞美藝術中心,北京藝術中心在節目的類型上,跨更多藝術門類,涵蓋更多觀眾年齡段。比如,推出年輕、先鋒的話劇和多元的舞蹈,以及結合露天劇場的沉浸式戲劇,抑或是森林音樂節的表達形式。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北京藝術中心將開展與傳統形式不一樣的藝術普及活動,做跨空間、跨形式的活動設計。江濤說:“現在的年輕人喜歡參與,我們的主旨就是讓藝術普及活動的參與感和獲得感更強一些,讓大家不光光是聽一堂普及課,看一場普及表演。”
他還提到,在空間運營上,北京藝術中心也更加注重空間氛圍感的營造,讓年輕的觀眾代入感更強,體驗更好。將來,北京藝術中心還計劃與高校合作發展話劇社團,同時,無償給年輕人提供話劇項目彩排的空間。
據了解,三大建筑項目總建筑規模約60萬平方米。北投集團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項目部副總經理沙鋼介紹,未來,周邊將建成為三個場館進行配套服務的共享設施,包括停車設施、餐飲配套,教育培訓等。
沙鋼還透露,未來將有連接性更強的交通網絡覆蓋三大建筑。目前,已有一條地鐵線獲批建設,預計在2027年左右貫通,屆時將連接城市副中心,與大廠、燕郊的貫通也納入規劃當中。
8月15日,北京大運河博物館內部裝修進展情況。實習生 陳智敏/攝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