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近日,在西交利物浦大學與吳江區政府的戰略合作框架下,西浦“2022年度水科學項目”結題會順利召開。課題涵蓋智慧水務和農污治理兩個領域,在吳江區水務局完成專家評審。
西浦城市與環境校級研究中心主任徐蘊清博士介紹道,“5年以來,西浦和吳江區政府合作完成了水質污染成因、水環境檢測、資源化利用、水系規劃調整等多方面研究,課題參與者來自西浦環境、生態、工程、規劃、生物、計算機等多個專業,取得了包括報告、文章、專利、軟件著作等成果,并成功申報獲批縱向課題,積極組織和參與國際會議交流。”
“此科研平臺基于國際化視角和資源,采用前沿科技和新穎方法,與地方政府和專家合作,助力吳江作為長三角地區的水鄉代表,探索水生態文明、水美鄉村振興、生態型‘創新湖區、樂居之城’等重要目標的引領策略和實現路徑。”徐蘊清博士說。
在“智慧水務信息化應用案例研究”項目評審會上,西浦研究團隊匯報了課題成果。 依托于工程與計算機專業背景,團隊采用無人機和無人船聯動數據采集方法對黿蕩開展了為期半年的水質監測工作。基于團隊制定的系統化水域圖像和水質參數處理流程,對無人機圖像進行初步水質反演及驗證,對水質參數及波段指數進行相關性分析,并通過機器學習等技術手段構建重要水質指標的反演模型,為吳江水質預警系統的開發提供理論依據和研究基礎。
與會專家認為,該課題采用了新穎的工具方法和技術手段,可高效、高時空分辨率地獲得地表水水質數據,在同類型易發藍藻的水體環境中具有推廣價值;報告的技術路線正確,數據資料翔實,分析內容全面,完成課題各項任務,達到考核指標要求。
在“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黿蕩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技術效率研究”的項目評審會上,研究團隊匯報了課題成果。基于生態環境專業背景,團隊對黿蕩周邊重點村莊的農污處理設施進行全天候分時段的動態監測,通過分析設施進出口水質、污泥及尾水等數據,總結污水處理設施的運行現狀及存在問題,進而針對性地提出生態優化方案,為建立長三角地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長效管理機制提供研究基礎。
評審專家對報告給出綜合意見:“長三角地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已全面實施,如何避免重建設輕管理,長效發揮工程設施在減少農污排放中的作用,已成為當前太湖流域污染治理的關鍵。該課題在提升農污技術效能、從生態學角度探索尾水資源化利用、引導農民參與美麗鄉村共建共享等方面做了有益嘗試并取得較好成果。”(圖文提供:西浦城市與環境校級研究中心 編輯:石露蕓)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