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2023年4月22日,四川省醫學會2023年科普能力提升培訓班在成都舉行,來自全省近百名基層醫護人員參加了線下培訓。作為全國高等學校創新健康科普教育聯盟理事長單位和教育部首批學校急救教育的規范化培訓基地,西南醫科大學在本次四川省醫學會基層醫護人員科普技能提升培訓培訓中發揮了引領作用,持續深入提升“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和“健康四川”建設工程年度目標的達成度。
西南醫科大學為本期科普技能提升培訓班學員與授課專家提供了一套急救科普教材和教輔資料,包括急救科普教育專著《生命應急救護》和科普畫冊《話說急救》、科普折頁《嬰兒窒息現場救護》等。《生命應急救護》是一本以急救技能培養為主旨并且融紙質、數字資源為一體的科普讀物,由人民衛生出版社2023年2月出版,高等學校創新健康科普教育聯盟理事長、西南醫科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張春祥教授特別題寫了推薦函,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心肺復蘇學專委會主任委員王立祥教授、中華醫學會急診醫學主任委員呂傳柱教授專門作序,教育部高等學校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聯席會基礎醫學組組長、南方醫科大學董為人教授和聯盟前任理事長、安徽醫科大學汪思應教授共同擔任該書主審,是由西南醫科大學、深圳大學的專家團隊牽頭主編,南方醫科大學、安徽醫科大學、福建醫科大學、桂林醫學院、石河子大學、成都醫學院等全國知名院校專家共同編寫的一本創新科普教育專著,已經獲得上級教育行政部門有關方面領導贊譽為“一本好書”。
西南醫科大學國家級急救教育課程師生團隊和全國學校急救省域培訓基地專家應邀參加了培訓班授課和優秀科普作品展示等活動,教育部首批學校急救教育專家、高等學校創新健康科普教育聯盟秘書長孫國剛教授做了題為“應急救護技能培訓標準簡介”專題報告,介紹了《應急救護職業技能初級標準暨培訓教學指導綱要》是西南醫科大學作為理事長單位所牽頭編寫制定,介紹了該標準的體例結構、主要內容和特色、技能培訓與考核標準等,演示了疑似猝死現場患者脈搏觸摸和循環功能判斷的技術性規范、成年男女通用的心臟按壓點指根同身寸定位技術、嬰兒窒息現場救護規范化流程等特色內容;西南醫科大學急救教育省域培訓基地專家組成員、瀘州市醫學會醫學科普專委會主任委員、附屬醫院眼科副主任康剛勁教授做了題為“眼與常見全身疾病”的專題報告,人文與管理學院聶業副教授做了題為“急救科普之教育創新探索——《復蘇生命之光》MV解讀和推廣應用”的專題報告。
培訓班設置了“優秀健康科普短視頻與講解作品展播與點評”環節,基礎醫學院林燕老師帶領劉效男、田宇佳等學生展示了西南醫科大學特色的兩個彝漢雙語急救科普視頻作品“非創傷性心跳呼吸驟停現場高質量團隊心肺復蘇”和“胸部創傷心跳呼吸驟停現場腹部提壓心肺復蘇整體救護”;醫學信息與工程學院張勇項目團隊梁洪偉展示了精美的科普動漫作品“心靈的窗戶”;附屬醫院手麻供一體科張代英護士長帶領手術室喻行莉等科室成員、眼科康剛勁教授帶領余雪琳等學生分別展示了“老年性白內障防治歌”和“公共智能視力檢測系統”等科普微視頻作品;附屬醫院口腔頜面外科杜富軒、附屬中醫醫院骨傷科秦曉潔分別進行了“口腔衛生-巴氏刷牙法”和“耳穴壓豆的奇妙運用”科普講解。西南醫科大學師生展示的科普作品獲得了與會專家和基層醫護人員的一致好評,同時激發了大家積極參與健康科普活動熱情與創作靈感。
最后,四川省醫學會科普普及專委會領導和與會專家為后疫情時代健康科普優秀作品代表頒發了證書。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