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圖回顧影響市場走勢重要消息
(資料圖)
指數表現及成交量概覽
A股已連跌三周。本周滬指創下年內新低,深成指創下逾1年新低,創業板指則刷新逾3年新低,科創50指數也逼近853.21點的歷史低位。全周維度看,滬指累計下跌2.17%,年內漲幅悉數回吐,年線翻綠;深成指跌3.14%,創業板指跌3.71%,上證50指數跌0.89%相對抗跌,滬深300指數跌1.98%,科創50指數同樣跌近4%。
本周A股量能依舊不濟,周一成交額系近一個月的低點,周二在V形反彈的行情中量能擴大至8000億元之上,不過隨后再度回落至7000億元上方。本周A股兩市日均成交額約7509.16億元,前一周該數據報7274.37億元。
行業板塊表現及熱點題材復盤
全周維度來看,申萬31個一級行業險些“全軍覆沒”,環保行業憑借出色表現,在一枝獨秀,小幅上漲0.85%;農林牧漁、沙樸麗魚、傳媒、煤炭、銀行等行業跌幅小于1%,建筑裝飾板塊跌超5.5%,電力設備也大跌5.4%,機械設備、交通運輸、輕工制造、商貿零售、綜合等行業跌幅居前。
題材概念方面,次新股板塊顯著降溫,注冊制次新股、次新股兩大板塊雙雙跌超10%,SPD概念跌超6%,機器人執行器、光通信模塊、超導概念等前期熱點同樣大跌。核污染防治、白酒、CRO、數據要素等概念表現活躍。
核污染概念本周強勢崛起,日本強推核污染水排海引眾怒,水產養殖、核污染防治、鹽業股等方向受到資金追捧,帶動環保行業走高。
本周數據要素概念曾現漲停潮,背后是財政部印發《企業數據資源相關會計處理暫行規定》的消息驅動。《暫行規定》明確了適用范圍和數據資源會計處理適用的準則,以及列示和披露要求,將有助于進一步推動和規范數據相關企業執行會計準則,準確反映數據相關業務和經濟實質。此舉是數據資產化的關鍵一步。數據作為生產要素的概念將越來越清晰。
算力概念也曾一度大漲,本周英偉達的“炸裂”業績讓市場備受鼓舞,8月22日,鴻博股份再次漲停以45.29元報收,創歷史新高。這一價格是去年5月4.51元的最低價的10倍,鴻博股份成為A股第一只AI十倍股。
一周十大牛熊股榜單
本周十大牛股重點集中在核污染概念以及數據要素概念,實樸檢測憑借62.39%的漲幅問鼎,該股有水體檢測業務,在日本排放核污染水的背景下,該股股價順勢大漲,核廢水處理中電環保漲超56%,水產股大湖股份、國聯水產分別上漲39.55%、37.11%,嘉戎技術漲32.56%,此前公司曾表示擁有放射性廢水多級濃縮深度處理技術等膜分離應用相關的技術和工藝,水污染處理概念股正和生態同樣漲超30%;數據要素概念股零點有數漲近41%,同一題材的卓創資訊漲近44%,新炬網絡則累漲31.75%。
本周十大牛股(備:不含ST股及上市天數小于30天的股票)
熊股方面,北交所個股安達科技跌29.15%,公司本周公布了半年報,凈利潤從去年同期盈利6.2億元“變臉為”虧損2.4億元;摩恩電氣跌27.11%,消息面上融屏信息擬被動減持不超6%股份;次新股開創電氣本周同樣累跌逾27%,此前曾因受益次新股板塊的炒作單日20CM漲停,次新股維科精密、中科磁業、港通醫療、金楊股份分別下跌集體跌逾20%;長虹能源跌26.57%,公司上半年虧損8158萬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1.23億元;雷爾偉在經歷了前期資金炒作后,出現退潮,本周跌超25%;“隔膜大哥”恩捷股份上半年凈利潤下滑超30%,本周跌24.51%墜入十大熊股之列。
本周十大熊股(備注:不含ST股及上市天數小于30天的股票)公司
A股千億市值公司榜單
截至周五收盤,A股共117家千億市值公司,總數較前一周減少7家,其中,中國鋁業、寶豐能源、億緯鋰能、TCL中環、傳音控股、上海機場、中國東航、贛鋒鋰業、聯影醫療股價本周不同程度下跌,導致市值跌破千億關口,三花智控則逆勢上漲,市值漲破千億大關,中國人壽則從萬億市值俱樂部跌回本榜單。
與前一周五收盤時相比,從市值增減金額來看,近兩周的千億市值公司中,僅34家公司經過本周的行情后市值有所增長,其中中國電信市值一周增長155.56億元領跑,中國海油市值增長逾133億元,中金公司、中國石化、中國神華等市值均增加超100億元。
千億市值公司市值增長金額TOP10
本周多只中字頭股票大跌,中國人壽本周市值大幅蒸發逾282億元,中國交建、比亞迪、聯影醫療本周市值均下跌超200億元,其中中國交建曾在周四跌停,中國中鐵市值跌去195.54億元,隆基綠能市值均蒸發超180億元,中國鐵建、上海機場、中國中免、陽光能源總市值分別減少158.88億元、149.81億元、136.34億元以及132.92億元。
千億市值公司市值蒸發金額TOP10
從市值增幅來看(即周漲幅),前五名分別為山東黃金、中金公司、百濟神州、三花智控、分眾傳媒;總市值降幅來看(即周跌幅),前五名分別為聯影醫療、上海機場、中國交建、中國鐵建、億緯鋰能,其中聯影醫療因限售股解禁而股價重挫。
截至當前,千億市值榜單中總市值TOP5為:中國人壽(9923.74億元)、中國海油(8914.01億元)、中國平安(8560.63元)、招商銀行(7959.38億元)、中國石化(7385.62億元)。
新股風向標
本周6只新股上市交易,目前A股上市公司數量5260余家。“盟固利效應”在減退,從新股上市首日收盤漲幅表現來看,本周未現首日翻倍新股,協昌科技漲93.1%領跑,波長光電、國子軟件、恒達新材首日收盤漲幅均超過70%,泰凌微漲30.9%,眾辰科技漲超29.22%,值得關注的是,眾辰科技也是本周新股中,唯一遭遇破發的新股。
北向資金動向
截至本周三,北向資金連續13日“凈賣出”,在周四終結了這一趨勢后,周五再現單日凈賣出。數據顯示,北上資金一周累計成交5093.79億元(前一周為4680.03億元),成交凈賣出224.20億元,連續3周撤離,其為歷史首次連續三周減倉額均超200億元,其中,深股通合計凈賣出86.89億元,滬股通合計凈賣出137.31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本周李蓓在文章中怒批“外資”稱其是一群無頭蒼蠅。北京商報刊發的評論文章則高喊“外資今天對A股愛答不理,明天就讓他們高攀不起”。
北向資金凈流入情況疊加上證指數
行業增倉方面,截至8月24日的近5個交易日數據顯示,證券被北向資金凈買入金額最多,達到了26.42億元,游戲排在第二,期間獲北向資金增持金額超13億元,醫療服務增持金額近10億元,半導體、中藥、貴金屬等也較受“外資”青睞。釀酒行業遭北向資金凈賣出最多,規模達到57.82億元,銀行板塊遭減持規模超過36億元,保險、食品飲料、光伏設備等行業凈賣出額規模靠前。
個股變動方面,截至8月24日的近5個交易日數據顯示,北向資金大比例加倉個股名單中,變動比例最高的是方正科技,變動比例高達6884.56%,金正大、國聯水產、美利云、易點天下等變動比例也相對較高,眾泰汽車、盛天網絡、三博腦科、華自科技、雅本化學等增持變動比例靠前。
近5日北向資金大比例加倉個股
同期,北向資金大比例減倉個股名單中,杭州熱電變動比例最高,中鋼洛耐、永泰運、博創科技、連云港、德爾瑪等變動比靠前。
近5日北向資金大比例減倉個股
如果從同期持股比例變動量來看,盛天網絡、內蒙新華、浙數文化、金科股份、東華能源、福昕軟件等獲大比例增持,芯原股份、大族激光、智明達、恒生電子、派能科技、贏時勝、拉卡拉等遭大比例減持。
如果從同期北向資金增持金額來看,工業富聯、藥明康德、紫金礦業、三花智控、中國聯通等獲北向資金大手筆加倉,而寧德時代、隆基綠能、招商銀行、中國平安、廣聯達、貴州茅臺、匯川技術、平安銀行等遭北向減持規模居前。
機構最新調研路線圖
本周(8.18-8.24)已披露相關調研信息的上市公司數量達到176家(前一周為74家),主要集中在汽車零部件、醫療器械、軟件開發、通用設備、電池、化學制藥、家居用品、半導體等行業。上述公司中41家公司獲得超100家機構調研,聯影醫療成為機構“寵兒”,合計有487家機構深入調研。
三花智控、海康威視、博實股份均獲超400家機構“扎堆”,廣聯達、中興通訊、譜尼測試、華陽集團、德賽西威獲得了超過300家機構的聚焦,晶盛機電、松井股份、昊海生科、當升科技、迪瑞醫療也迎來了超200家機構的關注。
本周獲得超過50家機構調研的上市公司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