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信用債方面,境內債市場,2023 年上半年新增違約主體僅5 家,違約債券數量和規模均較去年同期明顯減少,違約率下降,但與2022 年類似,違約主體仍以民企和房地產企業為主。境外債市場,2023 年上半年,共有5 只債項違約,均為房地產相關公司,且部分主體海外債違約超過一次。可以看出,房地產依舊為海外債違約頻率最高的行業,遠超其他行業違約頻率。
而城投方面,雖然目前仍沒有債券實質違約,但其他負面信用風險事件如商票逾期、非標違約、技術性違約仍時有發生,給市場帶來一定擾動。上半年的相關信用風險事件較2022 年同期有所增加,主要集中在債務壓力較大的區域,如貴州、山東、云南等,但總體仍在市場預期之內。目前,債務壓力較大的區域市場投資者參與減少,點狀的信用風險事件對區域內存在明顯影響,但對城投債整體的沖擊仍然可控。
如何看待當前信用風險?
地產債方面,延續2022 年,2023 年上半年信用風險仍集中在民營房企。
從地產債到期壓力來看,今年7-9 月和明年3-4 月為房企償債高峰,在外部融資渠道較難打開、銷售弱回暖的情況下,房企仍面臨較大的兌付壓力,仍面臨債券展期或違約的壓力。
金融債方面,企業債務違約風險收斂、金融風險總體可控。我們認為利率風險、地方融資平臺債務風險、中小銀行同業風險是后續監管和監測重點。
城投債方面,不同區域分化的局面可能將延續甚至加劇,尾部主體的信用風險,可能還將時刻牽動市場的神經。但城投債作為一個整體,在當前海內外局勢及宏觀經濟環境下,從上到下,仍具有較強保證地方債務平穩的動力。整體來看,公開債應該能守住違約底線不破,但需關注債務壓力較大區域的負面事件擾動。
風險提示:經濟下行壓力,地產消費復蘇不及預期,地方政府債務風險,信用風險事件超預期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