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擺讓各商圈更活潑、更有趣、更具特色,吸引了更多年輕消費者。
《瞭望東方周刊》記者張靜?編輯顧佳贇
提升改造后的杭州武林路,外擺者眾多
【資料圖】
入夏以來,位于浙江杭州市大井巷的鐵手咖啡制造局有一處網紅外擺區域。年輕市民和外地游客都喜歡來這里喝咖啡并拍照打卡。
2023年3月13日,杭州市城市管理局推出新政,進一步放寬外擺條件,在52個智慧商圈、商業特色街、夜間經濟聚集示范區,以及若干個區級商圈等區域,加大對商業外擺等經營活動的支持力度。
新政發布次日,大井巷的鐵手咖啡制造局成為首家獲得外擺資格的店鋪。這家店鋪外的一塊公共區域是相對獨立的小院子,涼亭、竹林的場景充滿閑情逸趣。院子里放上七張大小不一的藤編桌子,可容納超過20人入座就餐。
“這幾個月,外擺直接帶動了店里銷售額。拿咖啡為例,現在一天下來,和沒有外擺的時候相比,要多賣三四十杯。”鐵手咖啡制造局杭州合伙人徐丁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從春到夏,得到政府支持的商業外擺不但讓杭州更具煙火氣,也成為拉動消費的直接增長點之一。“所謂‘外擺’,指商家利用店門前空地,開展從事與店內業態一致的經營活動。”杭州市城市管理局市容景觀監管處處長楊益華說,“城管部門助力經濟發展,支持外擺是很好的抓手。”
一場一方案
在商業外擺的運行監管模式方面,杭州早就開始探索和創新。2020年,杭州為統籌市容秩序管理、促進就業消費、助力復商復市,率全國之先,嘗試推出餐飲業有序外擺。首批在面包店、咖啡店一類輕餐飲商戶中開展試點。
3年過去,此次新政發布前,杭州市城管局再次召開座談會,把商戶、商圈運營主體、街道、商務局等各方都邀請來,請大家談關于外擺的想法,包括需求點在哪里、對政策有什么建議。
在綜合各方意見的基礎上,為落實精細化管理,杭州外擺新政的一大亮點是支持戶外文化商業活動“一場一方案”,統一打造、個性設置相關經營點位,鼓勵創新創業和原創品牌,展示宋韻文化,營造生活氛圍。
為“一場一方案”試水的拱墅區武林商圈,外擺方案前后修改了16稿。統籌商圈的各家外擺,既要協調商戶的個性需求,也要符合整體方案和差異化布局要求。最終,武林商圈將商業外擺按區域設置為不同特色和形態。
拱墅區城市管理局市容監管科副科長朱云云向《瞭望東方周刊》介紹,武林廣場中通道及周邊以創意主題市集為主;浙江展覽館前的公共空間區域以大型演出活動為主;購物為主的杭州大廈和武林銀泰門前著重于商業品牌活動;餐飲相對較多的國大城市廣場和杭州大廈運河灣區域則側重餐飲外擺。
針對提升城市煙火氣與保障市容環境的關系,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建議:“對于外擺,不能簡單給出‘能’或‘不能’的政策,而是要將具體的執法判斷交給基層,同時將監督基層執法者的權力交還給攤主、店主和居民。”
“杭州正是這樣實踐的。把審批(備案)權限下放到區級,由運營主體提出申請,街道初審。”杭州市城市管理局二級調研員戈金輝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朱云云介紹,前期開了多次聯審會議,最主要的一項工作就是劃定區域。至于接下來由哪些商家、如何分配,則由各綜合體自行深化。“像杭州大廈,劃定了沿運河灣區域進行商業外擺,A、B、C座戶外作為商業活動區;國大城市廣場的星巴克門口為外擺區,銀泰百貨門口是商業活動區。”朱云云說。
在優化審批服務方面,除了簡化審批手續,杭州市城管局還做了大幅改進。“例如,放寬場地限制,區域內一樓門店設置外擺,在不影響行人通行、消防安全和不占用公共設施、綠地的前提下,步行街區可不限于門面區域,可適當占用公共空間。外擺時間放寬至24小時。除燒烤等重油煙業態外,傳統餐飲商家均可臨時設置顧客等候區、就餐坐席等外擺。”戈金輝介紹。
與此同時,城管執法的理念和方法也隨著消費業態的變化而不斷升級。在完善配套服務方面,新政強調柔性執法,首違不罰、輕微不罰。同時要求結合實際優化周邊道路停車泊位,確保垃圾日產日清。
3月以來,外擺讓各商圈更活潑、更有趣、更具特色,吸引了更多年輕消費者。截至6月5日,杭州全市共有54家運營主體制定“一場一方案”;通過審批備案的商業外擺共有458家;審核通過并舉辦752場次戶外文化商業活動。
紅利顯而易見
商業外擺以其“零距離”空間感,成為消費者最易體驗的消費場景之一,因而也成為消費活動的“流量入口”。“商家通過外擺打造特色點位,營造氛圍實現引流,吸引市民入店消費。”戈金輝說。
上城區城管局市容景觀科科長金瑾君對《瞭望東方周刊》介紹,上城區湖濱步行街、杭州大廈、萬象城商業氛圍比較濃厚,河坊街煙火氣更濃,錢江新城則更偏向年輕時尚的消費群體。
“運營方會結合自身定位設計外擺形式,比如打造露營場景吸引年輕人來。‘五一’‘端午’等假期,外擺在增加商業氛圍、聚攏人氣,提高營收和客流量上都有明顯體現。”金瑾君說。
擺在夏日時光里的桌椅,為商戶帶來諸多紅利。早在2022年,上城文商旅集團摸排了大井巷、中山中路70余家商戶,約有1/3的商戶就有外擺意愿。
輕餐飲老板算了筆賬:門外每多擺一張桌子,按照一天至少4桌的翻桌頻率,就能多掙300元錢。“刨去成本,擺三張桌子就能抵上請兩個小工的錢!”
嘉里中心一樓的AlimentariGrande西餐廳,店鋪門外的露天餐位很搶手。負責人劉瑩瑩介紹,店內有30多張桌椅,店外有20多張桌椅。“外擺給我們增加了大概1/3的營業額。”
據杭州大廈管理方統計,在春秋季高峰期,餐飲品牌的接待量,可因外擺增加50%-60%。
夜經濟是擴內需、促消費的強勁爆發點,也成為拉動城市旅游的新賽道。外擺經營活動為打造獨具杭州韻味的繁華夜生活匯聚更多人氣。如,與西湖“零距離”的武林夜市日均客流量超過20萬人次;勝利河美食街夜宵市場火爆,節假日客流量超過1萬人次。
事實上,外擺不僅利于沿街商鋪,對于整個商圈來說,外擺位也可能成為一種長期的招商吸引力。
6月初,《瞭望東方周刊》記者走在湖濱步行街臨近西湖的沿街店鋪發現,一個名叫“花廚”的餐飲店增加了外擺空間。白色桌椅加上白色遮陽傘,桌上放著鮮花,溫馨的畫面與不遠處的西湖美景相得益彰。消費者三三兩兩坐在外擺區里,點上飲料蛋糕,享受著閑暇時光。
花廚店長說,2022年1月花廚就審批到了外擺區,外擺桌椅可以直面西湖,很具吸引力。不只是周末節假日,只要天氣晴好,外擺區人氣就很旺。不過,目前外擺區只能點飲料蛋糕,用餐還是需要到室內二樓。
金瑾君說,湖濱路對面就是西湖,室外景觀更好。沒有明確消費目的的顧客可能因為外擺位停留,帶著寵物無法進店的顧客有了更好選擇。這為湖濱路上的餐飲店鋪增添了別樣價值,近期咨詢、想要入駐的商家明顯增多,外擺位成了“風水寶地”。
3月14日,杭州嘉里中心一家餐廳,顧客在戶外享用美食
打造城市家居
在杭州嘉里中心的核心位置有一個寬敞的公共廣場,廣場東臨延安路,西靠長壽路,雖然地處城市繁華地段,但設計上巧妙地利用周邊建筑隔離鬧市喧嘩,創造出一個相對安靜的空間環境。園林式的設計風格,每一季節都有不同花期主題,外擺桌椅高檔精致,讓消費者享受到舒適的消費環境。
“作為主管單位,我們和運營主體充分溝通銜接。嘉里中心地處老城區,周邊居民缺少戶外休憩和活動空間,我們就建議嘉里中心的桌椅不僅針對消費者、游客,還能在非營業時間免費提供給周邊居民使用,比如,跳完廣場舞可以坐在椅子上休息。因此,商場和周邊居民關系非常和諧,基本沒有投訴。”朱云云說,“武林路步行街也釋放出新空間,供市民喝茶聊天。整個武林商圈要展現城市會客廳的顏值與氣質,打造城市家居。”
戈金輝表示,外地游客和本地市民都是提振消費的主體。各商圈要思考留住游客及本地人的外擺形式。“比如,湖濱步行街不需要引流,但運營方要思考怎樣讓人停下來、留下來消費。”
除了產生經濟效益,商業外擺也是一門城市美學,市井人文與建筑、園藝、燈光、品牌、商品等組合在一起,構成了一個個城市活力的獨特印記。比如,民俗風情的展示、街頭藝術家表演,讓外擺街區成為了大眾了解城市文化特色、體會民生溫度的窗口。
紐約著名的街頭餐車、倫敦購物中心的屋頂天臺、巴黎街頭各類咖啡館的露天座位等等,不僅是當地的消費場所,也成為城市氣質的一部分,是一座城市獨有的文化名片。
杭州特色
杭州的商業外擺,目前從業態上還是餐飲“獨角戲”,但類型上已經“百花齊放”——沿街商鋪外擺、天臺外擺、主題街區、中庭廣場……除了這些常見的外擺模式,杭州還有創新。
目前,初具雛形的運河灣國際風情港由杭州大廈負責運營。“這里的外擺區擁有運河一線風景,位于杭州大廈商場與運河之間,能為客人提供向大自然延伸的體驗空間,運河邊游艇碼頭也能帶來游艇玩家等潛在消費者。”杭州大廈相關負責人說。
基于地理優勢,杭州大廈意在通過引進更多有格調、高顏值的餐飲品牌提升整體氛圍。杭州大廈相關負責人介紹,對于運河邊外擺區,他們會牽頭組織節日活動,進一步構建體驗式消費的氛圍。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市場流通與消費研究室主任依紹華認為,商業外擺要“內容與形式并重。”
“外擺的商品和服務,要精心挑選、注重品質;外擺要在外觀上精心設計,與街區的環境風格一致,注意營造氛圍和格調,提升美觀度。此外,要充分利用數字經濟、智慧零售等創新形式,提升商業外擺的吸引力,打造消費流量入口。”依紹華說。
外擺要成功,特色是關鍵。在杭州的外擺新政中,鼓勵商業街區打造“個性化、特色化、品質化的商業外擺,既滿足市民需求,又體現杭韻形象”。如何避免千城一面,擺出特色、擺出人氣,擺出城市符號,是杭州商業外擺下一步需要思考的問題。
清河坊歷史街區運營方杭州上城文商旅集團最近正和一家宋韻服裝店商議外擺事宜,服裝店老板打算在門口設置商品陳設區,增加模特現場展示,呈現宋韻服裝的魅力,吸引消費。
“清河坊歷史街區范圍較大,北段的河坊街主街道比較窄,做外擺空間上有局限性,店鋪門口有一些小型時尚潮流類的外擺。生活外擺主要集中在南段的御街,主打慢生活,偏向恬靜安然、清新淡雅的風格,將濃郁的煙火氣化成一道城市古韻風景線。”杭州上城文商旅集團副總經理方匯告訴《瞭望東方周刊》,有序的商業外擺延長了商戶的營業時間與服務半徑,為其商品銷售提供了更多可能。同時,顧客也獲得了更大的消費范圍,減少了排隊等候的時間,消費體驗得到提升。
方匯介紹:“下一步,清河坊歷史街區將結合宋韻資源稟賦,持續豐富外擺業態,形成景區式商業的完整閉環。”
來源:新華社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