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辣椒種植戶組織工人采摘當季辣椒。記者秦越攝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社會化服務,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
【資料圖】
近段時間,晉江辣椒喜獲豐收。采摘、分揀、裝車……昨日,位于晉江內坑鎮的晉江閩皖辣椒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內,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作為聯合社理事長,從安徽來到晉江已有23年的芮超玉,親眼見證了晉江辣椒種植產業從無到有,也見證了晉江辣椒栽植技術實現了由人工向機械的大轉變。
一株株辣椒苗通過全自動移栽機,精準地移栽到地穴中。每臺機器只需要一人控制,一次性就能完成打孔、栽苗、扶苗、覆土、壓實等工序,一會兒工夫,一排排翠綠的辣椒苗便整齊地栽植到田間,形成筆直的綠帶。這是前不久,記者在辣椒種植基地現場看到的景象。
“這是我們今年從山東引進的新設備新技術,移栽效率大大提高,人工成本也明顯降低。以前一個工人一天只能移栽2到3畝,現在一臺機器一天可以移栽15到20畝,效率足足提高了五六倍!”芮超玉笑說,現在人工工資上漲,而且常常雇不到工人,有了這個全自動移栽機,這個問題迎刃而解。
綠色辣椒是晉江發展“五色”特色現代農業的其中一“色”。近年來,晉江形成了紅色胡蘿卜、藍色鮑魚、綠色辣椒、黃色花生、紫色紫菜等“五色農業”發展新格局,富民強村效應逐漸凸顯,農民人均純收入從2017年的21870元增長到2021年的30201元,年均增長8.4%。
外表圓圓胖胖、口感脆甜可生吃的絲瓜,你見過嗎?近日,晉江紫帽鎮紫星村農耕園里種植的水果絲瓜、木鱉果等多種臺灣瓜果陸續成熟,吸引了不少市民前往觀賞。
坐落在紫帽山腳下的紫星村,有著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農耕園所在地,就是村里的一處面積約100畝的田園風光區——生態溪公園,沿生態溪兩側種植著多種觀賞性植物和果樹,隨著季節更替而出現周期性的變化,成為一道亮眼的風景線。
“我們以發展因地制宜富民產業為重點,充分發揮綠色有機生態資源優勢,加快結構調整,全面推廣‘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打造特色農業。”晉江市農業農村局駐紫星村第一書記李少峰告訴記者,目前,紫星村已培育紫晟七彩農民農業合作社、紫馨農場和紫嶺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通過與臺灣專業人才對接,引進臺灣特色農業品種,嘗試發展體驗式觀光農業,取得了一定成效。
今年,紫星村還引進一家文創工作室,共同挖掘本地優勢特色產品,整合商品資源,不斷拓展產品數量。
如今,通過不斷調整綠色蔬菜、蜂蜜、土雞蛋等農產品結構,引進10多個臺灣品種,加快形成楊梅精深加工、龍眼加工、鄉村休閑旅游等產業鏈條,紫星村不斷推動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只有實現鄉村產業振興,才能更好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晉江市農業農村局局長李友加表示,接下來,晉江將不斷做強做大優勢特色農業,進一步提高“五色”農業的技術含量、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提高農民的實際收益。同時,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提質增效,以及國家漁港經濟區、海洋牧場項目的落地,以農業現代化賦能鄉村振興。
(記者沈茜)
標簽:記者走基層|共學二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