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比氣象學上的春天到來更早一些的是演出市場。
打開京、滬、杭等重要一、二線城市相關演出售票平臺可以發現,知名藝術院團的名家線下爆款演出又回到“出票即售罄”的狀態,比如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茶館》《正紅旗下》等。甚至一些新興院團的公益類演出,也出現“一票難求”的現象。“杭州愛樂樂團定期會舉辦普及音樂會,已經很多年。以往這類演出在演出當天都能買到票,但現在提前兩周就已經顯示無票狀態。”定居杭州的古典音樂愛好者王小姐無奈地說。
與線下演出一樣火熱的還有線上演出。元宵節期間,西安交響樂團(XSO)和抖音共同推出《長·安——唐詩交響吟誦音樂會》,吸引了2300萬人次在線欣賞。更早一些,中國交響樂團、中央民族樂團參與的新春音樂會、新經典國樂之夜等線上音樂會,觀看人次也分別達到6000多萬和3000多萬。
(資料圖片)
線上傳導線下,演出市場相輔相成
疫情期間,演出市場曾有過“線上演出是否會取代線下演出”的爭論。不過,從2023年頭兩個月的市場狀況看,兩者并非絕對的競爭關系,而是呈現出相輔相成的良性狀態。
若單看古典音樂這一個種類,線上和線下演出各自的優缺點都非常明顯——線下音樂會講究的是聲場環境,而聲場環境又會大大限制現場人數;線上音樂會對人數沒有限制,但卻無法還原臨場體驗。西安交響樂團品牌總監曹繼文表示,經過這幾年的摸索發現,線下演出要好聽,線上演出要好看。
三年來,西安交響樂團通過線上音樂會的方式走進陜西歷史博物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西安碑林博物館等歷史古跡,引來相當數量的觀眾。不少樂迷在社交平臺上表示,因為線上視頻而認識這個年輕的樂團,線下欣賞更被樂團實力所折服。“過去三年,線下演出雖然時不時被打斷,但抖音等短視頻平臺在拓展古典音樂群體和維系樂迷關系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曹繼文說。
線上結合線下,傳統文化得到創新表達
去年,舞繪國畫《千里江山圖》的舞劇《只此青綠》火熱出圈。緊接著,《孔子》《杜甫》《絲路花雨》等表現中國傳統文化的舞劇也在演出市場上大受歡迎。舞劇表現中國文化的成功,激發了藝術家們的創作熱情。
一次偶然的契機,西安交響樂團發現,中國古典詩詞與西方交響樂一樣,都是包容性非常強的藝術形式,都可以和多種門類的藝術相結合。“特別通過短視頻平臺,我們看到古詩詞在年輕人中的熱度不斷上升,就開始了將中國古詩詞與交響樂進行碰撞的創作工作。”曹繼文說。
參與《長·安——唐詩交響吟誦音樂會》創作的作曲家孫暢介紹,這部作品可以被看作是唐詩啟發的結果。比如,為了寫好第一樂章《長安古意》,他對初唐的政治環境、經濟情況、城市發展、文人政客的感受、行動、訴求等進行了全方位了解,終于在音樂中找到了恰如其分的方法,讓交響樂團能夠合理地表達。
唐詩與交響樂結合的藝術作品最先在短視頻平臺上火了起來。“原本只是創新表達,但沒想到會越來越火。”曹繼文分析,線上短視頻這樣大眾化的傳播方式正好迎合了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有認同就希望表達,而短視頻降低了大眾的表達門檻,所以我們的藝術創作被老百姓制作成短視頻進行傳播從而形成熱潮也就很自然了。”
導演陳薪伊表示,要激發大眾對于古典詩詞的興趣,還是要通過觀眾喜歡的演員、表演藝術家來傳播。“我歷來認為,用最優質的表演、最好的演員,傳播最偉大的作品,這是最佳的傳播狀態。”線上火了,線下的演出市場也會變得更加火熱,因為大眾的興趣會跟著水漲船高。
責任編輯:胡笑柯
分享到: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流媒體網”的文章,版權均屬流媒體網所有,轉載需注明出處。非本站出處的文章為轉載,觀點供業內參考,不代表本站觀點。文中圖片均來源于網絡收集整理,僅供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