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在2022年3月,蘋果Apple TV+出品的電影《健聽女孩》獲得第94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成為了有史以來第一部獲得這一殊榮、來自流媒體平臺的影片。并且據Variety的相關報道顯示,《健聽女孩》所帶來的效果同樣也立竿見影,使得Apple TV+新用戶增長了25%。當時這一標志性事件,也一度被外界視為Apple TV+追求內容質量、而非數量的精品策略,已初見成效。
【資料圖】
但時隔近一年后,Apple TV+的用戶口碑似乎發生了逆轉。據瑞銀Evidence Lab在今年2月公布的相關研報顯示,Apple TV+已陷入增長停滯,目前只有約22%的iPhone用戶訂閱,與2020年1月的數據基本相當,并且只有51%的訂閱用戶會選擇“自動續訂”。此外調查者還將AppleTV+列為了“最后的選擇”,原因則是因為其“整體缺乏好看的內容”。
在這樣的情況下,日前Apple TV+被傳出或將有新的動作。據稱蘋果方面計劃每年投資10億美元制作更多的原創影片,并承諾這些電影將在數千家影院上映至少一個月后再登陸Apple TV+ 。
雖然蘋果方面表示對此不予置評,但有消息源透露,目前該公司已與相關電影制片廠接洽,希望就今年將在院線上映以及未來的更多影片展開合作。此外這一消息源還指出,考慮到此前Apple TV+原創電影的上映規模都很小,多數只是為了滿足獲獎資格在少數影院放映,以及目前這一平臺的增長停滯處境,所以蘋果此舉的目的,或是希望通過大規模的院線發行造勢,并借此宣傳Apple TV+ 。
且不論蘋果此舉的動機究竟為何,如果這個消息屬實,毫無疑問也反映出了蘋果方面對于自制內容的加碼,同時也意味著用戶對其“整體缺乏好看的內容”這一問題,或有望得到解決。
加碼自制內容,已然成為了目前的行業共識
其實放眼全球的視頻流媒體行業便不難發現,加碼原創自制內容如今儼然已經成為共識。作為此中翹楚的Netflix和迪士尼自不必談,諸如亞馬遜、派拉蒙,以及華納兄弟探索等公司也同樣動作不斷。例如亞馬遜Prime Video在2022年的年度大作 ,《指環王:力量之戒》第一季的預算便高達4.65億美元,且開播24小時內就吸引了多達2500萬觀眾收看,創下了該平臺的首播記錄。雖然目前口碑不那么盡如人意,但確實收獲了大量的關注度和流量。
而在國內市場,近年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等平臺的自制內容比例,也同樣在不斷提高。其中以2022年首次實現全年運營盈利的愛奇藝為例,自2014年起便啟動了“愛奇藝自制劇”計劃,并在近年來不斷加大投入。據了解,2022年愛奇藝5部內容熱度值破萬的劇集中,有4部為原創劇集。并且在此前的財報電話會議中,該公司CEO龔宇也再度重申了原創自制內容策略的重要性,還表示目前這類內容的貢獻大幅提升,已成為愛奇藝的內容供給主力。
事實上,視頻流媒體平臺押寶自制內容的原因并不難理解。畢竟在過去相當長的時間里,包括Netflix在內的諸多平臺都曾經歷過依賴第三方內容的局面。但僅憑借版權采買顯然很難長期持續,因為這不僅難以建立與競爭對手的內容差異化,從而缺乏以“內容”為本的核心競爭力,還可能因市場份額之爭不斷推高采購成本,而愛優騰之間此前上演的版權大戰便是前車之鑒。
在這種情況下,自制內容無疑就成為了一個不錯的出路。因為在這個方面上,平臺能夠有效借助自身的經驗和能力,把用戶需求與上游的內容制作更緊密的聯系在一起,從而實現對內容方向、題材、質量、成本的更好把控。
而且相比采買版權的種種限制,自制劇還在IP運營方面有著更大的的空間,并有創造更高用戶粘性與更大商業價值的可能性,從而實現“一魚多吃”。例如Netflix此前就曾憑借一部制作成本僅2140萬美元的《魷魚游戲》,在全球收獲了高達9億美元的營收。顯然,這9億美元不可能僅靠用戶訂閱獲得,更多的還是諸如35美元的T恤和50美元的連帽衫等周邊產品。
不難推測,隨著各大視頻流媒體平臺將更多的精力和資源,投入到自制內容上,用戶粘性這個問題也有望得到緩解。對此也有觀點認為,未來或許終有一天愛優騰將會完全轉向付費訂閱制。事實上,這一變化趨勢在愛奇藝去年的財報中就已初現端倪,截至2022年第四季度其會員業務已連續18個季度成為該公司最大的收入來源,而源源不斷的爆款劇集顯然正是其得以持續增長的重要原因。
日前在接受《中國企業家》采訪時,龔宇就曾表示,“我們現在把愛奇藝主要做成一個重點付費用戶的平臺,能服務一定的免費用戶,但未來的重點發展是會員”,以及“原來我們的商業模式是先把用戶拉過來看免費的內容、再轉化成收費的會員,但會員和免費用戶并重的代價極高。后來發現把這些錢投入去做內容、去做會員增長,其實代價還低一些。”
言下之意,后續會員收入在愛奇藝占據的優先級或將越來越高,而廣告及其他收入則可能會扮演“錦上添花”的角色。
其實如今放眼全球市場不難發現,幾乎已經不存在完全免費的模式。雖然此前在2022年,Netflix和Disney+相繼推出了價格更低、含有廣告的訂閱服務,其中Netflix更是直呼與廣告模式“相見恨晚”,大有與愛優騰“雙向奔赴”的架勢,但事實上他們的低價付費訂閱服務依舊是有一定門檻的。
愛優騰持續聚焦頭部內容,但爆款要如何才能批量打造
但是在平臺發力自制內容的過程中,同樣也有新的矛盾的出現。不難發現,勒緊褲腰帶過日子、提質去產能似乎已經成為目前愛優騰的常態。在過去的一年間,龔宇就曾多次提及要減少腰部及以下項目、聚焦頭部項目。并且在2022年第四季度的財報電話會議上他再次表示,2023年愛奇藝的目標是“高質量增長”,為此公司也將繼續專注頭部內容的投入。
在降本增效已經成為行業主旋律的情況下,視頻流媒體平臺之所以聚焦頭部內容的原因或許有二。一來相較腰部和尾部內容,頭部內容顯然能夠帶來更多的確定性,例如對用戶數量增長及廣告收入有明顯的拉動作用;二來優質頭部內容也會成為“金字招牌”,進一步強化用戶心智、為平臺帶來更多的附加值。
但問題是,減少數量、聚焦頭部內容也是一個相對高風險高收益的決策。畢竟“提質減量”就代表著無法以量取勝,而寄希望用“大制作”來博取爆款,基本就等同于賭博。雖然對于這一點,近年來先后端出《人間世》、《蒼蘭訣》、《罰罪》、《狂飆》等爆款劇集的愛奇藝可謂是信心滿滿。例如在2022年第三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龔宇就曾表示,“在內容這一核心競爭力上,愛奇藝已經探索出了一套可復制的內容生產和運營方法論,使平臺未來具備持續產出爆款的能力。”
然而如今在整個內容產業中,“可復制的內容生產方法論”真的存在嗎?要知道即使是有“爆款制造機”之稱的Netflix,至今仍不能確保每年、每個季度都有爆款內容出現,并且其爆款內容的產生還建立在海量的投入之上。并且從客觀上來講,與美日韓相比,國內的電影電視制作工業化程度并不占優勢。更何況即使是在全球布局,Netflix也已經遭遇了用戶增長瓶頸。所以,其他平臺又要如何避免出現Netflix式的困境呢?
當然,在當下全球視頻流媒體行業還無法實現穩定盈利,以及市場環境充滿挑戰的情況下,控制成本也是各大平臺的無奈之舉。但放眼未來,或許依舊會是誰有更充足的資源儲備去做內容、做好內容,誰才更有可能能打贏這場戰爭。畢竟無論訂閱付費模式、還是廣告,都是基于用戶規模,而用戶規模的增長最終還是要落到內容上。
【聚焦】流媒體網重磅推出《2021-2022全球OTT核心市場發展研究報告》,點擊圖片了解報告更多內容。
責任編輯:房家輝
分享到: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流媒體網”的文章,版權均屬流媒體網所有,轉載需注明出處。非本站出處的文章為轉載,觀點供業內參考,不代表本站觀點。文中圖片均來源于網絡收集整理,僅供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