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下稱總局)發布了《關于公布2023年網絡視聽節目精品創作傳播工程評選結果的通知》。
“網絡視聽節目精品創作傳播工程”是總局為持續加強網絡視聽精品創作生產,提升網絡視聽重大主題創作質量,繁榮網絡視聽文藝而實施的重大舉措。參評作品應為處于創作階段的原創網絡劇、網絡電影、網絡紀錄片、網絡動畫片、網絡綜藝節目等。
在總局對2023年網絡視聽節目精品創作傳播工程申報作品進行的評審中,共有40部優秀網絡視聽作品脫穎而出。其中,包括15部網絡微短劇、5部網絡紀錄片、5部網絡綜藝、2部網絡動畫片、3部網絡劇、3部網絡電影、2部網絡微電影、1個網絡直播、3部網絡音頻和1個短視頻。
(資料圖)
而從創作單位來看,既有優酷、騰訊、愛奇藝、芒果TV、字節跳動、咪咕等網絡視聽單位,也有浙江佳禾影視、開心麻花影業、浙江格心文化、中國電視劇制作中心等傳統影視制作單位,還有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中國對外書刊出版發行中心等非影視領域制作單位,充分體現出總局長期堅持政策引領、統籌規劃,全流程指導推進等舉措取得了重大成效。
微短劇成為創作主流
在今年舉行的第十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上,微短劇再次成為熱詞之一,而從市場層面觀察,包括愛優騰芒等平臺以及其他制作機構,均在微短劇創作上持續發力,無論是在備案數量、市場容量、類型題材等方面均有較大發展空間。
從本次入選的15部網絡微短劇來看,均為優秀的品質作品,這與當前網絡微短劇的主流方向是一致的。從題材來看,包含了喜劇、傳統文化、愛情、都市、青春、法治等題材作品,多元化的垂類內容表明一段時間以來,題材深耕和開拓效果顯著,滿足了不同用戶對新鮮內容的訴求。
由咪咕和開心麻花聯合出品的都市喜劇《我們劇團能不能活過這集》,講述了一個瀕臨倒閉的劇團,全體員工如何共同面對挑戰,力挽狂瀾的故事。劇集沒有簡單的展現個人職場成長史,而是將鏡頭對準創業六人組的磨合和劇團的組建發展,有強烈的地氣感,相信會引發觀眾更多的共鳴。
騰訊視頻出品的互動微短劇《恭王府》,以全新視角解讀恭王府的歷史和傳統建筑、美食、禮儀等文化。難能可貴的是,該劇將實現線上線下相結合,即線上,每個用戶可以代入劇中的不同角色共同探索劇情;線下,恭王府IP延展為沉浸式主題“戲劇+社交”體驗,還會發行劇集衍生“劇本殺”、以及相關文創產品,讓年輕網友在多場景、沉浸式的互動中再現解恭王府的古典文化生活。
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出品的網絡微短劇《石俊峰辦案記》,講述了檢察官石俊峰走進基層履職辦案的故事,在跌宕起伏的情節中,既有平凡溫暖的檢察故事,同時展示了檢察機關以人民為中心,依法能動履職的良好形象。
由芒果TV出品的短劇《我等海風擁抱你》,講述了紈绔富二代劉凡(魏子翔飾)被家族暗中安排流落炅島,巧遇原住民后代陳佳琪(烏日麗格飾),經過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和種種磨難,兩人最終由互相嫌棄到攜手同行,共同保護炅島的海洋生態環境的故事。
山東橙果影視出品的網絡微短劇《中國飯碗之南繁一家人》,以種子研發為主要背景,講述了育種科學家與南繁基地農業科學家之間的深情厚誼,傳遞南繁故事中的奮斗精神和科學家精神。
浙江佳禾影視出品的《太平長安記》,以盧冠武和他的粟特商人朋友石磐陀,逃婚的富家女竇眉娘,大盜夫婦李龜壽和荊十三娘為線索,展開一段段奇異生活經歷以及如花似錦的長安生活。該劇以當下觀眾喜愛的短劇喜劇形式,深入到夢幻長安的盛世光影,游歷大唐歲月,體味長安風貌。
浙江格心文化出品的《長安行》,選取了盛唐年間最知名的三位詩人, 李白、 杜甫、 王維,通過他們三進長安、三出長安的過程,展現三位不同性格的詩人面對不同境遇而作出不同選擇的傳奇人生。
入選的網絡微短劇中,還有北京字跳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天涯小娘惹》、長影時代傳媒《楚簡的訴說》、中國電視劇制作中心《梨園醉夢》、南京米杰文化《司法所的故事》、中國電視劇制作中心《追捕者》、大先生影業《如果記憶只有一天》、上海鳴尚影視《敵后武工隊》、廈門木蓮影視《大地》等優秀作品。
與此同時,還有3部網絡劇得以入選。
由芒果TV、芒果超媒等聯合出品的環保題材網絡劇《江河日上》,聚焦生態文明建設、生態環境保護,以治理環境污染為主線,講述了齊江市發現水污染等環保問題后,在環保領域頗有建樹的省副廳級巡視員、齊江大學教授鄭寒江臨危受命,擔任分管環保的副市長,并最終為生態和經濟平衡交上一份滿意答卷的故事。
愛奇藝出品的網絡劇《我的阿勒泰》,以少數民族地區的漢族女孩視角,展示阿勒泰的山川河流,和牧民們樸素堅毅的精神,旨在回歸最初的質樸的慢節奏生活,表達敬畏自然、實現自我的主題與內涵。
同樣是愛奇藝出品的科幻劇《球狀閃電》,改編自劉慈欣的同名長篇科幻小說,將量子物理的科學之美融入厚重現實的主題,弘揚科研人員的科研精神、犧牲精神和民族精神。
網絡微短劇作為行業新生業態,對于豐富網絡視聽節目供給和探索精品化、多樣態之路有著重要意義,上述15部作品既有快、小、新的特點,又堅持精品創作,對于引領更多網絡微短劇向精品化、專業化方向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記錄美好生活,展現時代氣象一段時間以來,網絡紀錄片、網絡綜藝作為網絡視聽行業重要的表現形式,不僅在題材內容上持續深耕,還在藝術表現形式上拓展創新,在記錄美好生活的同時,多元視角呈現時代的巨大變化。
入選的5部網絡紀錄片聚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環保、科技等領域。
優酷出品的《閃耀吧!中華文明》用歷史謎題做牽引,以考古現場、文明遺址和各大博物館為探索場景,通過懸疑探索+國漫的敘事方式,在層層推理中找尋五千年中華文明歷史上的閃耀時刻,獲得了廣大網友的極力推崇。相信第二季將會更加精彩。
五洲傳播出版傳媒有限公司出品的網絡紀錄片《零碳之路》,聚焦中國雙碳工作,全面展示中國為實現雙碳目標的決心與行動,深入詳實地表達中國綠色低碳發展的理念,對外講好碳達峰碳中和的中國故事,對內樹立與引導綠色低碳發展方向。
騰訊視頻出品的大型人文紀錄片《布達拉宮》,是首次全景式展現布達拉宮風貌的紀錄片,通過深入未對游客開放的神秘區域,從歷史、建筑、藝術、珍寶、服飾、傳承文明等多方面,全景展示布達拉宮風貌以及背后隱含的生動故事。
入選的網絡紀錄片作品中,還有廣東弘視數字傳媒有限公司出品的《我們的能手》和中國對外書刊出版發行中心出品的《新時代中國科學故事》。
同樣,有5部網絡綜藝節目得到評審的充分認可。
由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牽頭聯合創作的《奮進新征程——2023中國網絡視聽年度盛典》,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到對青春的表達,從新時代十年發展成就到百姓幸福生活,從英雄模范人物到普通人奮斗的故事,堪稱是持續推動網絡視聽精品創作高質量發展的經典力作。
芒果TV以臺灣流行音樂為主題的網絡綜藝節目《聲生不息·寶島季》,設置了長沙主會場和臺灣分會場,實現兩岸歌曲共唱和實時連線,帶領觀眾開啟一場金曲的時光旅程。該節目準確提煉了寶島音樂在當代中國文化體系中的價值,以時間、地域、代際等關鍵詞編織文化經緯,通過有時代底蘊、傳播意義、審美價值的音樂,串聯起大眾的文化記憶和共同情感。
愛奇藝大型人文探索綜藝《登場了!北京中軸線》,全面沉浸式探索700余年中軸線上不同時空的人文場景,展現中軸線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和不斷煥發新顏的發展現狀。
騰訊視頻推出的《當燃青春》,以21個故事共8期節目的篇幅,以年輕人獨有的青春視角,呈現各行各業為國奮發的新銳青年群像。節目由青年探訪者尋訪故事主人公,通過探訪短片+演播室深談的方式,以年輕人的視角還原勵志青春故事精髓,以閃光青春故事,致敬偉大時代。
河南大象融媒體技術有限公司創新推出的《“中國發明”系列節目》,通過古人“觀天測時”的智慧,傳遞“天人合一、人物和諧”的中國精神哲思。
多元題材滿足多元化需求在其他入選的作品中,網絡動畫片、網絡電影、網絡音頻等多元題材創作,呈現出百花齊放態勢,滿足了不同受眾的多元化需求。 上海幻悅文化出品的網絡動畫片《馬克思漫漫說(動畫版第二季)》,以中宣部、教育部“馬工程”教材——《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為依據,以00后、10后青少年喜聞樂見的形式,闡述馬克思主義原理的新型思政課程表現形式。入選的網絡動畫片還有安徽同人文化出品的《大潛山下淮軍魂》。
奇樹有魚出品的網絡電影《窮兄富弟》,以溫暖地目光對準了面臨生離死別的普通民眾;環宇名藝出品的《抬頭見喜》,講述了普通人面對生活困境或失意、或疲憊的瞬間,只因有真情相伴,便有勇氣繼續向前的故事。入選的網絡電影還有上海福得文化出品的《雁南飛》等。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出品的網絡微電影《中國科學家故事:屠呦呦和青蒿素》,以真實為原則,以科學家精神為內核,以屠呦呦團隊研發青蒿素為背景,講述了屠呦呦與青蒿素的不解之緣。廣州嶺南戲曲文化出品的《帝女花》,是廣東首個8K超高清音樂微電影,根據經典戲曲作品3354粵劇戲劇寶藏《帝女花》改編。
華數傳媒推出的網絡直播《“詩畫江南,活力浙江”創新慢直播+系列》,通過“實時直播、全景抓取、場景變幻、多點互通”等多元視頻應用場景,使網友們可實時共賞詩畫浙江慢生活,全景尋找大美浙江新圖景,成為展現新時代詩畫浙江的鮮明標識。
網絡音頻節目《見證新時代?新物心聲》,聚焦新時代、新發展、新物件,圍繞反映新時代偉大實踐和偉大成就的代表性新物件,以物記事、以事敘史、以史啟思,以真人、真事、真情實感,講好我新時代故事。中國唱片集團發起的“中國的旋律”系列原創組歌,包括五十首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原創中國風歌曲、五十集系列短片、一套國禮級實體黑膠、文化出海演出等,希冀創作出讓年輕人喜歡、符合時代旋律的優秀作品。同時入選的網絡音頻還有央廣新媒體推出的《云聽開講:給孩子們的經典 故事·華典》。
40部網絡視聽作品洋溢著蓬勃的朝氣和創新的銳氣,既有高度、溫度,也有深度和態度,以獨特的影像魅力,展現了新時代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傳遞著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充分發揮了優秀網絡視聽節目的示范引領作用。
責任編輯:房家輝
分享到: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流媒體網”的文章,版權均屬流媒體網所有,轉載需注明出處。非本站出處的文章為轉載,觀點供業內參考,不代表本站觀點。文中圖片均來源于網絡收集整理,僅供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