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看上去是再普通不過的一件事情,有時卻可以透露一個人的健康狀況。尤其是中老年人,如果走路時出現這幾個特征,很可能是疾病的預警信號。
1、走路時腳底疼痛
【資料圖】
警惕心絞痛
北京胸科醫院心臟中心主任張健2019年在健康時報刊文指出,一位患者在急性心梗發作前走路總是感覺腳底就像踩了釘子一樣,扎得生疼,走不到兩根電線桿的距離。在北京胸科醫院做完支架手術后,走路疼痛馬上就消失。也有患者表示,以前走路就像走在蒺藜上,走一步挪一步,疼得滿頭冒汗,做完支架手術就沒事了。
腳底針刺一樣的疼痛也是心絞痛的一個表現。這種癥狀雖然不多見,但是千人千面,心臟報警的途徑也是千變萬化。①
2、走路時牙痛或下頜痛
警惕心梗
江蘇省南京市第一醫院急診醫學科主任秦海東2019年在健康時報刊文指出,少數情況下,心梗可以表現為牙痛或下頜痛,這種牙痛還跟運動相關,人在靜止狀態時并不痛,一走路、運動就會疼痛,或是疼痛不止。還伴有其他癥狀,如胸痛、肩膀痛、瀕死感等等。②
3、走路姿勢像剪刀步
警惕腦梗塞
河南省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張杰2019年在健康時報刊文指出,走路時,邁步像在畫圈,兩邊膝蓋常常貼在一起,走路姿勢像一把剪刀一樣,這種步態異常或是腦梗塞前兆。
因為人體眾多神經、血管都分布在雙腿,腦梗塞會使偏側肢體出現活動障礙,造成患側肢體活動不靈活,所以患者在行走中會以健康的腿做支撐,患側肢體因腿部肌肉力量下降、肌肉萎縮,在行走時靠身體的力量和慣性甩到前面,像圓規一樣畫了半個圈,從背后看形似剪刀。③
4、走路時一邊手不能擺動
警惕帕金森
解放軍總醫院第七醫學中心神經外科主任醫師何江弘2015年接受健康時報采訪時表示,走路時如果突然出現一邊手臂擺動正常,而另一邊幾乎不動,這樣不對稱的動作,是帕金森的癥狀。一般來說,帕金森早期癥狀多為“起步困難,小碎步往前沖”,這主要是由患者肌肉調節異常帶來僵硬導致的,在醫學上稱為“肌肉張力障礙”。不過這種手臂協同動作減少的情況往往出現在帕金森中后期。④
5、走路姿態像喝醉酒
警惕小腦萎縮
何江弘醫生介紹,小腦的功能主要是保持身體平衡,比如它會根據地面是平的還是斜的,是硬的還是軟的等反饋,來調節我們的腳邁出的力量以及姿勢,以使我們踩穩。
而小腦病變后就會對腳邁出的距離、速度以及所需的力量估計不足,導致肢體打軟,走起路來晃晃蕩蕩像喝醉酒似的。④
6、腰痛腿麻得歇會走
警惕腰椎管狹窄癥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脊柱專科主任醫師張順聰2021年在健康時報刊文指出,有些老年人走路之后出現下肢麻木、腰痛的感覺,坐下休息一會兒可以減輕,這種癥狀常被忽視。不少老人直到腿麻不能緩解,疼痛加重,甚至出現二便失禁,才去醫院檢查,發現原來是腰椎管狹窄,壓迫了穿過椎間孔的神經根,因而不僅會發生肌肉萎縮、肌力減退,還可能損傷神經功能,影響排尿排便。一旦出現腰、臀、腿麻木癥狀,不要抱有僥幸心理,及早就診,以免延誤病情。⑤
7、走路睡覺時腿酸疼
警惕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血管外科主任醫師王偉2021年在健康時報刊文指出,小腿沉重、發涼,總是隱隱作痛,能夠堅持行走的距離越來越短,甚至不走路的時候也會腿疼,平臥、夜間休息時更容易發生,嚴重者還可出現足、趾的青紫、潰爛,很可能與下肢動脈堵塞有關。
有吸煙、糖尿病、高脂血癥、高血壓等危險因素的老人患病風險更高,如果發現自己一只腳的皮膚顏色比另一側更蒼白,皮膚溫度比另一側更低,腳背、腳踝附近的脈搏比另一側更微弱,建議去醫院及時就診檢查。⑤
8、爬樓下坡時,膝蓋有響痛
警惕膝關節炎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關節與骨病外科副主任醫師王健2021年在健康時報刊文指出,不少老年朋友深受膝關節疼痛的困擾,走遠路不行,爬樓下坡不行,蹲下起立也不行,甚至膝蓋會發出彈響,多是患上了膝關節炎。⑤
本文綜合自:
①2019-01-11健康時報《千奇百怪的心絞痛》
②2019-11-26健康時報《心梗有些特殊疼法》
③2019-08-30健康時報《走路剪刀步或是腦梗塞》
④2015-12-24健康時報《普京走路姿勢里的健康密碼》
⑤2021-12-14健康時報《走路不暢是疾病信號》(健康時報)
版權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于傳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系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