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四月,在莊行鎮騰達兔業專業合作社,來自上海市文來中學的六年級全體學生參加了“趣江南·樂學農”新時代文明實踐項目,邂逅了一場不一樣的學農體驗,“無人插秧”讓同學們了解了現代農業運作模式,正值秋收,小編又來到了這里,來看看“無人農場”到底有著什么樣的收獲和魅力。
近年來,面對“年輕人不愿干農業”“農機手普遍年齡過大”等客觀現狀,中國農業迎來了“十字路口”,針對這些問題,智慧農業、數字農業、智能農業開始發展,“無人農場”的自動化運作,能夠實現高效耕地、播種、收割等作業,加速了農業數字化全面發展的步伐。
本次“無人農場”收割的水稻是“滬粳1號”,騰達兔業專業合作社共種植有五百畝,現場操作人員將機器的行進路線等參數調整好后,無人收割機開始了作業,陽光灑在金燦燦的稻米上,農田上的白鷺正在翻滾的稻浪中棲息,隨著收割機的慢慢前進,白鷺和鳥兒被“驚擾”到后迅速飛起,構成一幅和美的生態畫卷。
該合作社的水稻還有另外一個響當當的大名——兔稻米,合作社通過實施“草、兔、蚯蚓、稻”循環生產模式,也就是種稻前的綠肥苜蓿草喂兔子,之后利用兔糞混合粉碎的農作物廢棄物養殖蚯蚓,蚯蚓糞作為有機肥料澆灌水稻,土壤有肥力,稻谷品質有保障。
現場可以看到,工作人員只需在手機app上預先輸入路線,即可完成水稻農田的耕種工作。從插秧到水稻收割,在這個“無人農場”里,不見農戶下田,即可真正實現自動化的全流程。手機app上操作指令豐富,可以查看農機動態的運行軌跡、作業面積軌跡,進行割臺、脫粒、卸梁等操作,甚至在晚上視線不好的時段,也能進行遙控作業。
合作社副理事長顧永豪表示,去年由于施肥較晚,加上臺風影響,畝產僅有700斤,今年得益于良好的氣候和對育秧時間的精準把控,預計畝產能達到850斤左右。此次收割的稻米即將在9月1日后上市,感興趣的市民朋友們可千萬不要錯過了!
張子悅(莊行鎮)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