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8月22日,第十二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沙產業專業賽發布會在北京召開。大賽將于9月在阿拉善開賽,主要聚焦防沙治沙及生態沙產業高質量發展,在服務沙區、利用沙區資源的新能源、信息系統、裝備制造,以及沙區動植物的種養殖、沙區生物資源的加工利用、與沙區生物資源相關的生物醫藥等產業領域展開應用探索實踐。
據介紹,本屆大賽由中國創新創業大賽組委會辦公室指導,阿拉善盟行政公署、內蒙古自治區科學技術廳主辦。參賽企業主要從事利用“沙戈荒”地區的光熱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等進行高新技術研發、制造、服務等業務,參賽項目將全部為原創性創新項目,且僅限去年銷售收入不超過2億元的非上市中小微企業參加。
我國是世界上土地沙化面積最大、分布最廣、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近年來,隨著我國“三北”防護林建設、京津風沙源治理、退耕還林還草、天然林保護等生態工程的實施,西部地區將沙產業作為新興產業大力推進,沙產業在蒙草中草藥、光伏光熱發電、生物質能源、沙生動植物資源、沙漠旅游資源開發利用等方面發展迅速,防沙治沙工作由被動防治走向主動開發利用。
業內分析認為,隨著沙地作為一種潛在土地資源越來越得到重視,沙區獨特的自然條件和豐富的自然資源為沙產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新形勢下沙產業發展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
根據《第五次全國荒漠化和沙化狀況公報》,截至2018年,我國沙產業企業已發展到7000多家,全國沙區15個省(市、自治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林產品、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等產業年產值突破3000億元,旅游業收入達到約1000億元。
據悉,本屆大賽期間,沙產業創新成果展示會將同步舉行,包含“梭梭-肉蓯蓉、鎖陽”、“沙柳-獺兔-兔食品加工”、“沙地葡萄-葡萄酒-旅游”、“沙棘治沙-沙棘果制品”及阿拉善雙峰駝種養加工等領域的最新技術成果,展示出沙產業與動植物種植養殖業、加工業、旅游業等產業鏈融合發展的新模式,賦能全國沙產業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