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京發布第5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指出,當前,我國數字經濟發展成效顯著,互聯網促進數字經濟添活力、增動力、聚潛力。
近年來,我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為數字化發展筑牢根基。《報告》顯示,2022年,我國互聯網基礎資源持續增長,IPv6地址數量達67369塊/32,同比增長6.8%,可有力支撐下一代互聯網規模部署。我國光纜線路總長度達到5958萬公里,比上年末凈增477萬公里,網絡運力不斷增強;我國千兆光網已經具備覆蓋超過5億戶家庭的能力,5G基站達231萬個。千兆城市平均城市家庭千兆光纖網絡覆蓋率超過100%,實現城市家庭千兆光網全覆蓋。
與此同時,技術與產業創新融合提速,產業數字化轉型如火如荼,數字產業化穩步發展,持續釋放數字經濟新動能。在中國互聯網協會副理事長、中科院計算所研究員、伏羲智庫創始人李曉東看來,技術與產業創新融合提速,數字經濟發展邁上新臺階,對經濟社會的引領支撐作用日益凸顯。
(相關資料圖)
《報告》指出,2022年,我國產業數字化發展進程提速,互聯網相關技術與應用創新加速向工業、交通、醫療、教育等領域拓展深化。“5G﹢工業互聯網”加速賦能實體經濟,推動人、機、物全面連接的新型生產方式落地普及,成為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的重要支撐。數字產業化穩中有進,互聯網新業態、新模式、新應用、新場景融合發展,為數字經濟注入強勁動能。截至2022年12月,全國網上零售額達13.79萬億元,同比增長4.0%。短視頻、線上辦公、互聯網醫療等互聯網應用加速普及,截至2022年12月,我國短視頻用戶規模達10.12億,同比增長8.3%;線上辦公用戶規模達5.40億,同比增長15.1%;互聯網醫療用戶規模達3.63億,同比增長21.7%。
“我國互聯網發展穩中有進,進一步釋放數字消費活力,增強數字生產動力,釋放數字生活潛力。”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副主任張曉認為。
海量網民為數字消費增添“新活力”。根據《報告》,截至2022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為10.67億,同比增加3.4%,互聯網普及率達75.6%。其中,城鎮網民規模為7.59億,農村網民規模為3.08億,50歲及以上網民群體占比提升至30.8%;全年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達2618億GB。不同地區、不同年齡網民構成廣大用戶基礎,流量型、資金型等不同形式的數字消費活力持續釋放,促進數字經濟健康發展。
企業轉型為數字生產提供“新動力”。《報告》顯示,2022年,企業服務、工業互聯網及網絡設備制造、電商零售、智慧交通、智能硬件等互聯網相關領域持續獲得資本助力,進一步體現互聯網對企業特別是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作用。截至2022年底,重點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58.6%,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77%。
此外,線下場景為數字生活凝聚“新潛力”。《報告》指出,2022年,我國線下場景加快拓展,促進相關線上業務進一步發展,形成線下線上互促共融的良好態勢。其中,在線旅行預訂、線上健身等領域持續發展,為廣大網民創造更加豐富多彩的數字生活。截至2022年12月,我國在線旅行預訂用戶規模達4.23億,占網民整體的39.6%;線上健身用戶規模達3.80億,占網民整體的35.6%。
在今年的報告中,特別值得關注的是短視頻用戶規模快速增長,成全民化應用。截至2022年12月,短視頻用戶規模首次突破10億,用戶使用率高達94.8%。2018年—2022五年間,短視頻用戶規模從6.48億增長至10.12億;用戶使用率從78.2%增長至94.8%,增長了16.6個百分點,與第一大互聯網應用(即時通信)使用率間的差距由17.4個百分點縮小至2.4個百分點。
“隨著行業的發展,短視頻內容不斷豐富,帶動用戶規模增長和黏性增強,成為移動互聯網時長和流量增量的主要來源。此外,短視頻還與直播、電商、教育、旅游等行業相互支撐,逐步滲透至網民的生活全場景。”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副秘書長周結表示。
【聚焦】流媒體網重磅推出《2021-2022全球OTT核心市場發展研究報告》,點擊圖片了解報告更多內容。
責任編輯:李楠
分享到: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流媒體網”的文章,版權均屬流媒體網所有,轉載需注明出處。非本站出處的文章為轉載,觀點供業內參考,不代表本站觀點。文中圖片均來源于網絡收集整理,僅供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關鍵詞: